小儿用药因其影响因素众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掌握小儿安全用药的基本原则对于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ADR)在小儿身体的发生至关重要。

  1.严格把握用药指征

  从患儿的年龄、体质、生理特点、病情状况,既往用药史,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禁忌证,准确给药,杜绝滥用现象,防止或降低ADR的发生及药源性疾病。

  2.选择适宜的给药剂量与间隔时间

  儿童应有专用绿色处方,在接到儿童处方时应严格审查。年龄需注意到月份,与家长核对,防止岁月混淆。药名、规格是否书写正确。小儿用药剂量是一个既重要又复杂的问题,由于小儿的年龄、体重逐年增加,体质强弱各有不同,剂量太小达不到治疗效果,太大有可能危害患儿。因此,选择一个适宜剂量和给药时间非常重要。小儿常用药物剂量计算方法包括折算法、体质量法、体表面积法等。但这些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也会因肥胖儿而使血药浓度增高,这就需要在实践中用药个体化,理想的做法是通过监测体内药物浓度来调整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

  3.合理选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合理选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保证药物的吸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3]。一般来说,能吃奶的或耐受经鼻饲给药的婴幼儿,经胃肠给药较安全,应尽量采用口服给药。但有报道,小儿服用水杨酸易引起胃穿孔,皮质激素可引起肠黏膜坏死,应警惕。在口服用药时应注意,肠溶片不可掰开、压碎服用;胶囊剂要整粒吞服,不能用牛奶、饮料送服药物[4];泡腾片应先在水中崩解后再服用。新生儿皮下注射药物可损害周围组织且吸收不良,一般不用。静脉给药时,要严格控制滴注速度,不可过快,同时应防止药物渗出引起组织坏死[3]。使用外用药时,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药物很易透皮吸收,引起中毒。

  4.用药品种要少,尽量简单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可用1种药物治疗时就不用2种药物”的原则。不合理的联合用药还会增加ADR的发生,如红霉素与复方阿司匹林合用,增加耳毒性,易致耳鸣、听觉减弱等;乳酶生不能与小檗碱、呋喃唑酮等抗菌药物同服,因这些肠道抗菌药物可抑制乳酶生的活性,使其失去药效。

杭州市和苑幼儿园 保健室宣

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