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垄上皆学问 躬耕学农正当时
——记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学教育集团2021年学农活动
清风拂动绿柳,金黄的麦子在田野里吐露着心事。宋人虞似良有诗云:“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正说的是芒种时节田野上的繁忙景象。为了培养劳动习惯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锻炼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规范行为的养成,莫干山路小学五年级的队员们于6月4日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来到长乐教育基地进行了两天一夜的实践劳动。
一、传承中华文化,体悟非遗魅力
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手工艺可谓门类繁多,并且样样光彩夺目。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炎黄子孙,应不遗余力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同学们体验了竹编技艺、木雕、扎染、陶泥、雕版印刷以及磨豆浆做豆腐等非遗项目。按照“黑白配”的方式每个班级都选到了自己心仪的非遗活动。在小花篮教室里,基地老师讲授竹编在生活中的应用,竹篾编织的技巧。竹篾编织最基本的技法是“一压一挑”,最难的是收口,需要两个人互相合作绕三圈,最后打一个死结,这样做好的小船才不会散架。另外,竹篾在编织的过程中会因为韧性减弱而让编织困难,这个时候可以采取将竹篾放到水里浸泡10秒钟来让竹篾吸收水分,从而增加竹篾的韧性。同学们用自己的巧手编织了一条竹船或钥匙扣,真是精美有样子。在豆腐坊中,指导老师普及了豆腐的制作流程以及每一个步骤所产生的物品的成分和用途,同学分组磨豆子,体验做豆腐的辛苦,品尝亲手制作的美味醇厚的豆浆和鲜香滑嫩的豆腐。学习木雕的同学们运用锯子制作粗胚,用木锉修光打磨,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就“问世”了。根据“多色扎染先浅后深”的原则,学习扎染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扎染出了自己想要的精美图案。在陶泥教室里的同学们玩得更是不亦乐乎,掌尖的泥巴在揉搓拉胚造型后完成大变身,一件件纯手工陶泥作品质朴天然,映衬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竹编】
【磨豆浆、做豆腐】
【做木雕】
【扎染】
【手工陶泥】
【雕版印刷】
二、躬耕于垄亩,灶间柴火饭
在这次的学农实践活动中,最考验同学们的莫过于来到田垄上体验农事劳作了。在基地辅导员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习了锄头的使用方法:双手一前一后握住木柄,通过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除草。除草后同学们马不停蹄地进行了翻地,平整土地时用锄头的后背来敲碎大块的土,让土地变得松软。经过前一天大雨的洗礼,田垄泥泞不堪,但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在烈日下尽情挥洒汗水。活动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锄地看起来很简单,可是自己干起来却特别的累,以后一定要珍惜粮食,做到光盘行动。
【锄地、拔草】
同学们还进行了激动人心的厨艺大比拼,用柴火烧大锅饭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经过辅导员们的培训后,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个动手,淘米、生火、烧饭,有条不紊。甚至在烧火焖饭的20来分钟时间里,有的同学甚至一眨不眨地盯着灶膛里的火,唯恐火太大或熄灭。一阵阵米香和着锅巴香引起一阵阵欢呼雀跃声。柴火豆饭上桌的时候,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我承诺,我光盘”的饭前歌。吃着自己亲手烧纸的豆饭,同学们觉得真是格外香甜。通过亲历除草耕作和灶间劳作,同学们对珍惜粮食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
【烧柴火豆饭】
三、亲近自然,从玩中学
草木萌动,万物生长,正是亲近大自然的好时节。同学们在“浑水摸鱼”“风筝的制作与放飞”“DIY多肉种植”“趣桥探险”等一系列活动中探索自然,从自然中求得真知。
在“浑水摸鱼”中,同学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用团队的力量将小鱼、泥鳅逼到角落里,围成一个网,其他同学再去抓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刚开始的大声尖叫到后面的群策群力,这是成长。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同学们有行动践行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风筝的制作与放飞”中大家一起学习了风筝的历史和制作的步骤,在两人合作中完成了风筝的制作。一人托住风筝,一人拿着线轴,在蓊郁的草地上放飞纸鸢,那是自由的奔跑。在“DIY多肉种植”活动中,同学们制作了属于自己的多肉盆栽,这是美的初体验。在“趣桥探险”中,同学们体会到了成功过桥的喜悦,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
【浑水摸鱼】
【风筝的制作与放飞】
【DIY多肉种植】
【趣桥探险】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天的劳作时光匆匆而过,劳累又快乐。同学们通过独自整理内务,合作烧豆饭、收拾饭桌,躬耕陇上,完成各项好玩的活动,与同学同吃共宿,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了劳动最光荣的真谛,团结合作的意义。同学们在体味学农乐趣的同时,也提升了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变得吃苦耐劳、懂得坚持了。这次学农活动也成了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治学在于勤,治心在于农”,相信通过此次学农活动,同学们在未来道路上一定会更加懂得团结、坚持、拼搏的意义,来日方长,未来可期。
撰稿人:李艳
审稿人:曹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