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海报是以幼儿自身为叙述视角,用幼儿了解的图案、绘画等表征形式记录并呈现的幼儿自身对主题活动的认知。儿童海报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个人海报、小组海报和集体海报,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连环画式、折页式、屏风式……如何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最合适幼儿的儿童海报呈现方式,杭州市贾家弄幼儿园大浒园区的老师们对于儿童海报的多种表征形式进行了思维碰撞。
分享:一种儿童海报
首先,由各班老师基于乐活节主题下,选取一种幼儿海报环境,以图片的形式结合相关的区域材料,简单表述幼儿运用儿童海报的游戏表现,从而支持幼儿与环境互动的游戏亮点进行分享。小一班的曹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土豆,土豆!”区域中,教师将幼儿收集来的土豆diy照片制作成儿童海报,呈现在区域环境中 ,激发幼儿创意土豆小人的兴趣。同时摆放相应的材料:土豆、黏土、眼睛、扭扭棒、棒冰棒等材料,引发幼儿通过儿童海报的欣赏,制作出可爱的土豆娃娃。另一边还用照片和绘画的形式,帮助幼儿梳理制作土豆宝宝的几种方法,隐形支持不同能力的幼儿获得操作、体验的经验。小二班和小三班的老师们分别展示了豆豆制作过程图以及光盘小达人徽章制作图,通过图示帮助幼儿了解制作过程。
中班组的老师们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幼儿在小组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幼儿口述教师记录和幼儿绘画的形式记录在儿童海报上,并将幼儿的观点和发现也渗透在海报中,使环境成为幼幼间交往、经验共享的工具。大二班的张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书本式儿童海报,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发现的问题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回顾、记录在儿童海报书上,当同伴在游戏中遇到相似问题时,可以通过儿童海报书分享经验。
曹老师结合图示,进行儿童海报介绍
张老师对幼儿在活动中如何使用海报进行介绍
解决:一个游戏困惑
陈玉蓉老师结合大家分享的儿童海报支持幼儿游戏的有效性,收集大家在过程中遇到哪些困惑?大一班的袁老师对于“布之扎染”区域内呈现探究式儿童海报能引发幼儿通过阅读操作图尝试扎染,但是幼儿模仿的痕迹过多,发散、多元、创意的表达反而弱化了?小一班的沈老师对于土豆玩偶制作完成后的作品展示、如何促进同伴间的相互评价等提出疑问。
对于老师们遇到的困惑,陈玉蓉老师组织大家分成三组进行卷入式研修,小班解决大班困惑、大班解决中班困惑、中班解决小班困惑。各小组头脑风暴和游戏体验后,分别提出解决方法:其中小班组的老师经过讨论,大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环境中渗透扎染类艺术作品,收集的作品照片可以结合创想设计一起组合在儿童海报上,引发幼儿观察表达。让幼儿探索扎法不同与染出的图案之间的关系。在材料上也可以投放多种材质的布料,帮助幼儿了解布料的特征——吸水性等。
老师们分组体验区域游戏
老师们对于区域材料以及儿童海报提出优化方案
梳理:一套支持策略
最后,陈玉蓉老师对于“多元表征儿童海报,支持幼儿游戏的有效性”进行梳理和总结。基于老师们的分享,小班创设的儿童海报以提供图示、照片为主,呈现的形式可以是展板式、折页式,内容大部分以步骤图、欣赏类为主,通过环境激发幼儿探究游戏。中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环境中呈现幼儿集体、分组讨论后的计划书,以问题式、探究式的方法,形式可以是屏风式、计划书等,支持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大班的儿童海报体现了幼儿能力的获得,其中包含了大班幼儿畅想的设计图、发现问题墙,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经验分享。同时,大班组也可以采用问题式的儿童海报,将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持续推进;采用回顾式的海报,帮助幼儿梳理获得的经验。
陈玉蓉老师对“儿童海报支持幼儿游戏的有效性”进行总结
陈玉蓉老师导图梳理儿童海报的多元表征形式
在本次教研中,通过亮点共享、困惑答疑的形式,借助导图与教师一起梳理“儿童海报支持幼儿游戏的多元表征形式”,希望老师们能从儿童视角出发,倾听幼儿真实的想法,以儿童海报为隐性环境支持,从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撰稿人:陈莹
审核人:陈玉蓉
杭州市贾家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