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丨拒绝“剩”宴 不负“粮”心
第41个世界粮食日来啦!
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
行动造就未来
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
为什么要给粮食单独设立一个“节日”呢?
1972年连续两年气候异常
导致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为唤起人们对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的关注
联合国粮农组织决定
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用仅占世界9%的耕地
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
老百姓不仅吃饱了饭
生活质量与营养水平也显著提升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让我们动动手指
来一场时空穿梭
回望我国粮食领域翻天覆地的巨变!
“建国初期”
全国开始垦荒运动,种地耕地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面对人多地少的现实,增加耕地势在必行,所以从50年代开始,全国大范围开始了垦荒运动。听老一辈介绍,那个时候的人干活都很拼,常有人在垦荒一线奋战到病发吐血,最后不得不被人用担架抬回。正是凭着这样”艰苦奋斗“的信念,大家才把颗粒无收的荒地,变成了丰饶多产的良田。
“七十年代”
世界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光靠人力拼命干,没有技术上的创新,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依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那时候就算每天没日没夜的干活,还是要挨饿。直到1972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世界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全家挨饿的现状才有所好转。1976年,籼型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208万多亩,产量增加了20%以上。
“八十年代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启动
八十年代,正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走进千家万户时,多劳多得观念深入人心,田地包产到户,各地村庄劳动热情高涨。1988年,“菜篮子工程”实施,一大批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拔地而起,一年四季吃上了新鲜蔬菜。
“九十年代”
粮票制度取消,餐饮经济繁荣
1993年,持续了近40年的粮票制度取消,凭票吃饭时代宣告结束,市场经济活跃,广播新闻里播放的都是各种美食城开业的广告。每到过年过节,总能见到像龙虾、海参、进口糖果之类的珍稀美食,很多人不再只讲究吃饱,还要吃好
“二十一世纪至今”
饭桌样式丰富,不再满足于吃饱阶段
中国GDP稳步上升,家家户户吃得也越来越好。以前大家都吃不饱穿不暖,无暇顾及食物的品质和营养,但现在不一样了,市场上肉蛋奶,蔬菜、水果琳琅满目,可供选择的食品商家成千上万,吃饱只是最低要求。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处于饥饿之中吗?
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全球粮食危机报告》中的几项数据,或许更加直观:全世界每天有8.21亿人在挨饿,其中1.35亿人正走向饥饿的边缘;而疫情的到来,则又将额外的1.3亿人推向饥饿的深渊。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治国理政需要解决的首要民生问题。餐饮浪费现象直接危及粮食安全。节约粮食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在世界粮食危机严重的大背景下,作为青年人的应有之义,应担之责。节约粮食,让我们从点滴做起, 行胜于言!
粮食节约小贴士,请查收>>
■ 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饮食安全意识。注意食物的搭配,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中毒或吃完后身体不适的情况,也不会导致不必要的食物浪费;
■ 学习粮食储存知识,正确置放食物。对未及时食用完毕食物的错误存放方式,会损害食物的营养和可食性。因此,正确放置食物可以延长食物的“寿命”,减少浪费;
■ 按需点餐,适量点餐。点菜点少,不够再添。宁可多走几步路添饭添菜,也不要一次性点太多而剩余。希望大家可以做到餐餐光盘哦;
■ 注意膳食,拒绝暴食。网络暴食“吃播”不可取,健康饮食才应支持。对于有些“吃播”主播暴饮暴食的行为,大家应正确判断,绝不盲目模仿;
■ 打包带走,人走桌清。如果外出聚餐,我们应做到点单时不攀比,若有剩余则打包带走,不要让食物进了垃圾桶;
■ 健康用餐,不挑拣。我们要养成健康的用餐方式,做到不偏食、不挑食。既节约粮食,又健康饮食;
■ 购物不贪便宜,仔细思考。购买食品时不要盲目凑单,满减打折看似优惠,买多了就是浪费。
五谷满仓,更要居安思危,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节约粮食,要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