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2023年11月15日,拱墅区郑建华运河特级教师工作室、邵惠英运河名师工作室第七次研修活动在杭州市长青小学顺利开展。本次研修活动围绕“UbD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主题,特邀杭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徐春建莅临指导,通过课堂观摩、现场评课、专家点评等形式,工作室成员对于UbD教学、如何以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展单元梳理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本次活动由拱墅区运河名师、高级教师邵惠英主持,UbD教学模式注重以目标为导向,以大概念和重要的表现任务为核心,同时提出了逆向设计三阶段即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价证据以及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这三个阶段。在小学科学课中应用此模式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利用证据意识来验证结果和既定的目标。在验证过程中可通过合适的评价证据等支撑自己的证据和观点。
一、课堂展示
杭州市长青小学汪洁老师执教的课堂观察《电和磁》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电和磁》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运用UbD教学理念进行逆向设计,先通过前概念调查梳理学生对电和磁概念的了解,对电和磁的关系进行探究,要求学生组装一个简易电路进行初步体验,将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情况并分析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得出电可以生磁的概念,通过优化改进设计,进而探究增加小磁针偏转角度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开展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在交流评价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杭州市安吉路新天地实验学校杨翱杰老师执教的《我是地形研究员》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的单元复习课。要求学生阅读资料,综合运用单元所学知识,分析五种典型地形的形成原因,采用多元化评价,进一步了解四种会改变地形地貌的力量——风、水、地震、火山,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发展了学生思维,提升了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评课议课
课后,工作室成员们对两位老师带来的这两节课开展了深入的交流研讨,纷纷提出了对这两节课设计的思考与建议:
杭州市天水小学杜佳雯老师:
学习《电和磁》之前,学生已经在二年级学习了磁铁的性质,四年级学习了电,同时也了解生活中也有很多与磁信息相关的现象。教师前测,发现有11个孩认为电与磁是有关系的,大部分则认为没有。顺着这个前概念,汪老师带领孩子探索电和磁究竟有何关系。借助“0/180”的刻度,让学生详细记录了小磁针偏转的不同度数,从而用数据清晰直观地说明电和磁的相互关系。《我是地形研究员》用资料卡、地形模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回顾了地形、地貌特点,在日常复习课中,教师要提高效率,把课堂留给孩子主动探究。
杭州市青蓝小学李香老师:
《电和磁》设计思路严谨,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小磁针的偏转确实是电生磁而不是桌子移动引起的,排除了其他的影响因素。开放度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改进设计,实验结果条理清晰,充分体现出了学生思维。《我是地形研究员》设计思路清晰明了,学生自主探究五种地形,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已学知识呈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杨老师在合作学习中还为各小组提供了其他小组的学习资料,给予了学生充分探究其他地形的机会,使课堂学习更高效。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赵一凡老师:
从UbD的概念和三个阶段入手,分别结合两节课的设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充分肯定了两节课中支持性材料和多样化评价的设计,通过教师评与学生评,小组自评与互评来检测教学目标有没有真正落实,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同时还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发,建议汇报环节增设激励制度,激发学生更高效的学习。
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戴波妮老师:
戴老师结合课例《我是地形研究员》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化复习提出了教学建议,对主要环节进行了梳理:提出问题-确定评价标准-初步感知-收集证据-解释成因等。
杭州市文渊小学科学教研组长吴建中老师:
《电和磁》一课课件结构清晰,课堂逻辑清晰,教师语言组织较好。《我是地形研究员》一课改变了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层层揭秘,体现出神秘感,激发了学生复习的兴趣。成功标准和图表的设计,让学生自主收集证据,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同时也提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线索,证据越多,观点越可靠。
杭州观成实验学校段雪娇老师:
两节课虽然设计不同但共同指向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电和磁》按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展开了具体阐述,肯定了运用这种模式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利用证据意识来验证结果和既定的目标,在不断的改进中帮助学生达成目标。《我是地形研究员》通过运用平面模型和立体模型引导学生收集证据,不断完善,达成目标。
三、专家点评
杭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徐春建老师的设计理念高屋建瓴,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进一步解读了新课标要求,精辟地指出了本次研修活动中两节课的设计的亮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建议。《电和磁》一课,徐老师充分肯定了汪老师对学生的前概念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梳理,找准了本节课的教学起点,并结合自身执教经验分享了对本节课的思考:1.学习记录单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研究主题,体现教学思维的严谨性。2.教师要关注教学细节,体现出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灵活性,手写板书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概念的生成。3.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弱化演示实验,强化小组实验,促进教学生成。《我是地形研究员》一课,徐老师首先对地形和地貌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进行了讲解和区分,帮助老师们走出“概念混淆”的误区。接着,从大单元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本单元教学的改进建议。然后,针对这节课,充分肯定了引入视频设计巧妙,快速聚焦,同时也指出本节课的知识引导偏重,创新性不足,建议创设真实的情境,运用已学知识,从项目化学习的角度对本节课进行重新设计,改变一对一的汇报形式,以“画廊走”或“专家汇报”的形式进行交流汇报,提高教学效率。
专家引领,团队合作,且行且成长。通过本次工作室研修活动,学员们加强了对新课标的理解,对UbD教学、项目化学习具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收获。不论是何种设计形式的课,都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综合专业素养以及自己的创新性思考。每一次研修活动都是教师成长进步的动力,相信通过不断的研修,每一位教师都能跨步前行,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