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镜头一:

在吃饭后,小值日生打扫桌面式时,发现童宝的位置和座凳底下有很多饭粒,他嘟囔着抱怨道:童宝吃饭吃得好脏呀,小肚子都不贴牢桌子的。后续我有观察了几天,发现很多孩子都会有饭粒掉落的现象,于是我用照片记录宝贝们的吃饭情况,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

师:你们看我们的小米粒都藏在哪里啦?

幼:衣服上、小脸上、桌子上、凳子底下……

师:那我们为什么会掉饭粒呢?

幼:因为没有接牢!

师: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帮她呢?

幼:小肚子贴牢桌子、穿个围裙……

镜头二:

由于我们正在进行多彩秋天的主题活动,孩子和爸爸妈妈在国庆走近大自然寻找秋天并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贝贝、落落拿来的金色的小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是稻谷?那米在哪呢?

于是借着这个契机,我们开始了一场寻“米”节粮的探索之旅!


问卷小调查

为了获得幼儿对课程相关信息的了解,我们开展了一些系列的前期信息收集:

经过调查梳理,我们总结出了两个关键信息:

1.米饭从哪里来概念模糊;

2.为什么要节约粮食呢?

探究问题一:米哪里来?

我们邀请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在周末走进稻田,近距离观察稻谷,寻找米的踪迹:


寻米篇

走近稻田,亲身体验下,幼儿初步认识了水稻,知道了稻谷的外形特征,同时发现我们吃的大米就藏在这些稻谷里。

孩子们也将自己眼中的稻谷画了下来。


丰收啦

可是,没有机器帮忙,我们该如何分离谷子和稻秆呢?孩子们想到了好多办法,方法:搓一搓!剥一剥!采下来!


在孩子们都专注于剥米时,我发现可乐蹲在了桌子底下。

师:可乐,你在干什么?
    可乐:我在捡米。
    可是地上怎么会有米呢?
    地上什么都没有,所以孩子们一致认为是我们的小脚踩出来的。

孩子们立马来了兴致,纷纷开始蹲下来在地上捡米。

经验梳理:

“收稻”活动中孩子们发现,分离谷子和稻秆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摔、搓、剥、采等;米能通过脚踩的方法从谷壳里脱离出来。

基于以上幼儿的发现,我们继续对谷壳分离进行深入探究。


谷壳分离篇

幼儿思考:

收稻活动中,我们发现,好多米跑出来了,怎么出来的?还有什么方法能让米和谷壳分开......让我们来想一想,试一试。

毛豆:可以用水洗一洗,米就出来了。

老师:“那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老师:“可以吗?”

毛豆:“不可以......”

经过“洗”实验后,孩子们发现洗一洗的办法行不通,那到底还有什么好办法呢?孩子们自己再去试一试。

                  用笔滚           用积木敲     用石头碾

经验梳理:

孩子们发现徒手剥稻谷太慢又不好剥,利用工具快多了,通过石头、笔、玩具等多材料比较试用后,他们发现建构的大木块最好用。

分离谷壳和米活动很费时间,但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明白了米的来之不易。


煮粥篇

为了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将孩子们剥出来的糙米煮成了粥,一起品一品糙米的味道。(由于糙米量不够大家分享,另加了一些米)

一起品尝一下吧!

经验梳理:

通过以上一些系列活动,孩子们明白了,田里种的片片金黄是稻谷,从收割,到谷秆分离、稻壳分离,最后煮熟上桌,是要经过许多的时间和许多劳动者的汗水才能完成,每个过程都很辛苦,因此我们要珍惜粮食。


各种各样的米

孩子们发现,我们每天中午的饭里都有不同的颜色,那里面都是什么米呢?我们观察了一周食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经验梳理:

我们回家问了爸爸妈妈,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米叫粳米,带一点透明的;我们之前从稻谷的谷壳剥掉之后出来的偏黄色的是糙米;黑黑长长的是黑米;白色吃上去糯糯的是糯米;还有红米、薏米等许多种类的米。


米制品篇

还有很多东西都是用米制成的,比如:米糕、爆米花、苞米棒、冻米汤.....宝贝们从家里带来了很多米制品零食,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他们是用什么米做的,一起品尝它们的味道!


光盘篇

说到米,有一位爷爷我们一定要认识,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有充足的粮食,让我们通过绘本故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来了解袁隆平爷爷的伟大故事吧!

通过绘本故事的阅读,我们看到了袁爷爷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他们的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节约粮食的种子。

大家来看看我们的实际行动吧!

这是我们本学期剩菜桶重量的统计,我进行了梳理总结,我们班总体剩菜量成下降趋势。

越来越多的宝贝在吃饭时能做到吃多少打多少,不浪费。小小光盘侠,我们一直在行动!


收获与思考

自从开展了“米”主题活动,孩子们就像种下了节约的种子,每当发现有米或饭掉在地上他们就会说“米来得不容易”,盛饭时孩子们会主动吃多少盛多少,剩饭的幼儿也渐渐在减少了。我们通过寻找米、观察米、亲身体验收稻、剥谷、品尝米制品等系列活动,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在一路的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对米的各种认知,更是对节约粮食,光盘行动的切实体会。光盘,我们一直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