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迎着阵阵桂香,朱国华美术特级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童灵莉运河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和胜蓝实验小学全体美术教师齐聚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越胜校区,开展民间美术与非遗的校园文化介入与课程规划教学研讨活动。
![]() |
《非遗景泰蓝之承古传今》非遗课程教学展示
活动的第一项,由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赵钰莹老师带来的《非遗景泰蓝之承古传今》公开课展示。赵钰莹老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中的掐丝珐琅工艺,带领学生走进金丝与珐琅颗粒构建的斑斓世界,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的艺术魅力。
![]() |
专家引领
教育需要实践者,更需要领航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钟朝芳教授进行《关于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浸润什么”“如何浸润”的思考——以地域文化为中心》为主题展开讲座。
![]() |
讲座以八婺文化为中心,针对学校美育浸润行动需要“‘浸润’什么”的关键性问题,提供了因地制宜的启发和思路,并引发共鸣与思考并进行了总结,强调“‘浸润’什么?”务必要做到:第一,地域文化美育准入的筛选,站位要高;第二,地域文化美育价值的提炼,视野要宽;第三,地域文化美育价值的转化,落脚要实。后又以关键性问题二如何“浸润”展开具体的案例分析。希望老师们以艺术课标跨学科学习理念为指引,以培育具创新素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注重与“新质生产力”理论、“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等新时代中国实践和理论创新紧密对接,思考“核心素养”的高阶形态。
随后,全国优秀美术教师、浙江省美术特级教师朱国华老师为本次活动进行点评。朱特对赵老师的的课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结合研修主题,他强调,教师应以教育者的身份,居于高位,确保教育路径的明确性,勇于进行研究和尝试。
课程分享
下午的活动,先由两位拱墅区美术骨干老师分享他们的优秀课程。
![]() |
第一位为杭州市长阳实验小学的金洁老师向我们分享他的《“棉”里藏珍:我的非遗课程实践与探索》。金老师主要从学校层面、课程架构、社团活动、等方面为我们讲述。
![]() |
第二位是由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老师童灵莉老师带来的《素竹琅彩,布纸如此——依托“中华传统工艺”美育课程群构建,推进美术教研组建设》。童老师首先阐述了理念先导的重要性,随后从蓄积前行的角度出发,继而围绕“承艺”、“融美”、“绽放”三个主题,详细介绍了胜蓝美术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探索与成长的历程。
![]() |
随着本次活动的逐渐落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远影响仍在我们耳畔回响,思想的火花依然在我们眼前跳跃。愿我们以此为契机,汲取专家们的智慧与力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勇敢地迈向传统文化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