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浓浓,研韵飞扬。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推进基于任务的课堂教学转型,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作用,1112日下午,潘燕莉运河名师工作室携手汪燕宏省特级教师工作室、汪燕宏运河特级教师工作室在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举行了“一年级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共同探索小学语文“学教评一体化”课堂建构。本次活动特邀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拱墅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汪燕宏老师和上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朱慧老师做引领。

/private/var/folders/8t/05twhxlj1c50zqnvd1sspsl0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41119130206/output_1.jpgoutput_1


课例观摩

首先聆听周晨璐老师带来的《对韵歌》,周老师多种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识记“雨、风”时,结合多样的图片来理解字义、拓展词语;在识记“歌”时,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扩词;识记“虫”时,通过字理识字的方式助力学生记忆字形,感受象形字的特点;最有趣的是拓展“虫”的词语时,让学生思考它们在古代叫什么,在猜“大虫”和“长虫”的过程中大大激发了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在多种有趣的方法中将识字的热情推向高潮。

图片1

其次是柳惠老师《雪地里的小画家》,从刚开始就为学生创设了“邀请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通过不同动物和脚印的卡片,让学生自主找一找,贴一贴、说一说,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

最后朱桂花老师从“日”加上“月”组成“明”来导入,为学生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日月明》。朱老师通过看图、结合生活实际、拼一拼等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氛围中进入情境,进入课文。老师采用任务串联的方式,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开展有趣的活动学习会意字,学生们在互帮互学之中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

3

专家引领

课后,拱墅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汪燕宏老师结合2022版新课程标准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策略探寻》做主题引领,明确有效语文课堂的两个关键点:一是确定“教学内容”,二是组织“学的活动”,即课堂围绕学习任务群展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主要指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从审美经验、审美能力、审美观念三个方面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汪老师用富有哲理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工作室成员指点迷津,解读真谛。4

接着上城区教育学院教研员朱慧老师针对本次活动做了专题讲座《一年级新教材的若干教学建议》。朱老师围绕《“三新“背景下学教方式变革研究》,提出:“学在前,体现儿童为本的课堂;学在前,体现好教材编写意图;学在前,体现新课标理念及要求”,朱老师指出在落实新课标理念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朱老师还结合讲座对下午三位上课老师进行课例点评,让听课的老师们对如何落实新课堂有了更深的思考。

5

学员心得

聆听两位专家的讲座,结合三位老师的课例,感触颇深。一年级的老师往往“教”得很用力、很扎实,但这样的用力和扎实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周晨璐老师的课例《对韵歌》在新课标任务群视域下以高段教学的视角俯瞰低年级教学,大胆设计学习任务,放手让一年级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真正做到了立足儿童,变“教为主”为“学为主”;立足教材,变“用教材”为“学教材”;立足实践,变“单一性”为“结构化”。令我深受启发。

——楼芳

朱桂花老师用“借力图片会意”“借助动作感悟”和“动手拼图明义”三种方式带着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多样的游戏活动里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有趣。朱老师将抽象的汉字趣味化,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选择妥帖的教学方式,巧设支架,引导学生经历识记、理解、积累、运用、拓展等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深度学习,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丁璇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每次研修都是对教育理念的一次深化,对教学方法的一次探索。我们将继续凝聚工作室的力量,共研共成长,在小语之途,砥砺前行,持续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