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科学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拱墅区跨学科教师挑战赛科学阅读专题第三次集中研修活动于11月20日上午在杭州市东新实验幼托园(新悦园区)举行。本次研修活动聚焦科学阅读实践案例,通过一系列精彩的课程展示、经验分享和圆桌交流的方式,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课堂展示
杭州市东新实验幼托园的李若诗老师执教《乌鸦喝水》。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点,李老师将科学阅读作为学习起点,以“乌鸦一定能喝到水吗”为学习线索,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让学生感受水位变化与石头体积、水的多少有关。
通过对“乌鸦怎样喝到水”的追问,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指导学生分别探究水的容量与水位变化、石头大小与水位变化的关系,并借助可视化工具,引导学生表达探究过程及探究现象。
教师鼓励孩子对“乌鸦喝水”的情节进行创编,将探究所得表述出来,不仅注重强化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注重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实践分享
杭州市紫荆幼儿园苗涵老师分享《巧用认知冲突,推进科学探索》,围绕大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从“预设矛盾,引发冲突”、“捕捉思维,展露冲突”、“提供支架,共享冲突”三个阶段的实践进行阐述。帮助孩子利用已有经验产生认知冲突,去指向深刻的科学思考,用实践活动带动孩子指向理性的科学精神。
杭州市申花小学的梅嘉老师以“深瓶口物品拿取器的设计与制作”为例,借助项目活动介绍了科学阅读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契机。在科学阅读中梅老师把握教育契机,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并引导孩子运用圈点勾画和查找关键词的方法进行科学阅读,让阅读更具条理。同时,梅老师坚持鼓励实践,因需而导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借助求助信、kwl表、自主设计的探究表、评价量表等支持学生持续探究学习,让我们看到了工具和契机的重要性。
圆桌交流
为了加强教师对科学阅读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及时回应教师们在科学阅读探索方面的困惑,现场邀请了四位老师上台进行圆桌交流。该环节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的刘宝根老师主持,大家主要围绕“科学阅读的选材、科学阅读中经验处理的关系、科学阅读中的教学策略、科学阅读中的幼小衔接问题”四个议题展开。
卢老师对本次圆桌交流进行了总结,指出不同年龄段在科学阅读素材的选择上有所不同,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更多基于学情提供支持教学的角度进行选材,而幼儿园教师更多考虑通过绘本中的科学思维、科学能力、科学原理来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卢老师通过“指向性”、“关联性”、“建构性”、“扶放性”四个关键词对科学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概括,期望老师们通过教学实践对科学阅读有进一步的思考。
专家指导
结合实践分享、圆桌交流以及前期教师撰写案例的分析,刘宝根老师做出了相应指导。刘老师指出,在当前的教育主题框架内,鉴于儿童阅读的独特情境,亟需将科学阅读融入其中,从而拓宽儿童的阅读视野。他提倡儿童阅读应突破单一形式,引入多种语言及丰富材料,尤其是科学类与幻想类绘本,以激发儿童阅读兴趣与创造力。对于科学类图画书,刘老师强调其必须具备精准无误的科学性、赏心悦目的艺术性以及触动心灵的人文性,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他以DNA双螺旋结构比喻操作实践与科学阅读之间的关系,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可以在阅读中找到解答,阅读获取的知识又为操作提供指引。刘老师还提到科学阅读不应受次数与书本数量的局限,倡导一种灵活多元的阅读模式,即从绘本内容出发,深入探究,最终借助大量亲身体验与实践操作,实现对绘本内涵的超越,构建起一套全面且深入的科学阅读体系,为参会教师提供极具价值的教学思路与方向。
活动总结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员卢夏萍老师对本次活动做总结。卢老师阐释三轮研修的教研策划,第一次活动呈现五个课堂展示,以引导教师思考可常态实践的科学阅读样式;第二次活动呈现7个实践分享,以帮助教师明确科学阅读的定位;第三次活动重点探讨教学策略,以引发教师对实践策略的聚焦。卢老师同时介绍了11月份科学阅读挑战赛的任务及意图,支持教师理解并突破实践中的问题。
本次研修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区域科学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将推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阅读的教学设计,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处理科学与阅读经验之间的关系,加强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衔接。
撰稿:吴丽斯 摄影:施佳玥
审核:卢夏萍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202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