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被誉为教育的“指挥棒”,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为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要求,帮助教师提高运用评价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能力。2024年11月20日上午,拱墅区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践研修在拱墅区教育研究院举行。狄海鸣副院长为全体研修班学员及狄海鸣评价研究工作室学员做了主题为“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要义”的精彩讲座。
社会发展呼唤教育变革
当今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之中,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社会对创新型、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传统教育模式和测评方式在培养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方面显得不足。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使得低层次、重复性劳动容易被取代,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的变化。教育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需要怎样的教育质量管理?
传统纸笔测评和表现性评价各有优劣,传统纸笔测评更适合大规模标准化测试,能够快速、客观地测评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表现性评价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在教育改革与核心素养导向的背景下,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地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为此,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评价部开发了iPRT模型,化看不见的素养为可观测的表现,让表现性评价有质量管理工具。iPRT的命名是提取了indicator(指标)、project(项目)、rubric(量表)、technology(技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该模型包含主要四方面要素:
素养目标指标化(indicator):综合学校育人方向和学科课程标准,梳理出项目的素养目标,结合5C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进行分解,使需要检测的素养目标成为结构清晰的指标。
项目任务规范化(project):根据要检测的素养指标设计项目活动和评价任务,按照设计意图、考查目标、任务情境、活动流程、评价维度五个方面细化设计,保障目标的指向性,提高测评的效度。
评价量表分析化(rubric):将评价任务对应到具体的指标维度,再将各维度分解为可观测的具体表现,然后将具体表现按照水平层次分级描述,使得用量表测检测得到的数据有分析的依据。
数字技术工具化(technology):有了素养指标、项目活动、评价量表后,我们开发了对应的操作软件(PRT软件),使得项目管理、数据采集和评价分析过程无纸化、自动化,及时为区域、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多元多维的项目检测分析报告,也为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字化提供技术工具。
iPRT模型的开发历程:
2017斯坦福慕课《基于学业目标设计表现评价任务》看到了量表,增长了见识,但太复杂,无经验、无处实践。
2017-2019浙江省暑期STEM平移项目用到了量表,整合了表现性评价,但反馈效率低,解析度有待加强。
2018-2021区域非纸笔测评制作了项目量表,实现了主体的参与;开发了PRT软件,提高了反馈效率;提出iPRT模型,数据解析度提高;隐性素养的可视化评价让育人目标得以检测,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新路径。
2020-2024专利成果应用于多地各类项目式学习评价和质量管理,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支持山东省低段期末非纸笔测评,赋能香港教育局校本课程质量管理。
狄海鸣副院长向学员们介绍了iPRT模型的内涵和发展历程,为学员们指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让在座的学员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有学员感言:首先,让我们深入思考了综合评价的必要性。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分数的高低,更需要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评价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们的努力、进步和成长,也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更加公平、公正,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像我们学校国际部的孩子,经常会发现考试不一定考出高分,但是平时学习表现真的很赞。
其次,对课标的理解更深刻了。课标是教学的指南针,它规定了我们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通过这次讲座,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标的内涵。从对标到对表,让我们在教学时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评价方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最后,关于iPRT模型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它可以给教师们一个进行设计和执行表现性评价的支架,让我们更加注重评价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从而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正如狄海鸣副院长所说,围绕核心素养进行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也一定是质量的管理者,掌握表现性评价工具是教师服务学生成长的职责所在,也是教师日常教学中能够不断积累的职业成长之路。
随后研修班班主任杨嘉欣老师结合国家、省市文件,介绍了小学生综合评价是什么?我们在小学生综合评价上具体能做什么?向研修班学员说明了后续的研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