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绽光彩,“异构”迸火花
——拱墅区第三届“武林杯”运河赛课节暨第一学段专题培训
冬之美,在于它的沉静中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教之美,在于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不懈的钻研与持续的提升。为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激发教育新活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11月12日、19日,拱墅区第三届“武林杯”运河赛课节暨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新课标理念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践”专题培训分别在杭州市运河湾实验学校和长寿桥岳帅小学举行。
相约“《江南》”,与“《雪孩子》”相伴
11月12日,杭州市运河湾实验学校报告厅济济一堂,6位新苗杯参赛教师呈现了精彩纷呈、童趣盎然的课堂。
上午的赛课活动由三位老师带领一年级的同学们一起去领略美好的《江南》,感受采莲的美好场景。
活动由陈梦婉老师和101班的同学们拉开序幕。陈老师设置了围绕“四季”单元要素的精彩导入,激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无限的好奇与向往。紧接着,陈老师巧妙地运用地图,引导孩子们找到了长江的源头,明确了“江南”的位置。这一过程不仅是一次地理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对长江流域丰富文化和历史的初步了解,为后续的诗歌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理解诗歌的过程中,陈老师通过“采采采什么,采采采......”这样的小游戏为学生搭建了语言迁移支架,巩固理解了采莲的动作和快乐。
接着,汤惠亚老师和102班的同学们带来了第二堂课。汤老师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字:教学“江”字时,汤老师采用了“拆一拆”的方法,讲解“三点水”所代表的含义;教学“采”时,汤老师运用了字源识字法,结合插图,学生对“采”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莲”时,采用词串记忆与借助图片记忆的方法,将“莲花”“莲叶”“莲蓬”放在一起识记。此外,汤老师还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做动作、配乐等形式,引导学生读出节奏与味道,教学层层递进,具有梯度。
上午的最后一节课,竺超老师以“经典咏流传”的大情境导入,在理解诗歌的过程中,竺老师引导孩子们一边拿起莲叶道具一边读诗,寓教于乐,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读懂了诗歌。识字教学更是方法多样,如生活识字、结合偏旁识字、字理识字,归类识字等,学法指导巧妙蕴藏其中。随着教学的推进,竺老师带着孩子来到“经典咏流传”的现场,配乐朗读,将古诗读得绘声绘色。
下午由三位老师带领二年级的同学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雪孩子》,体悟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首先由庞轶博老师带领201班的孩子们走进了童话故事《雪孩子》。庞老师围绕“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情节展开教学,以“冒出黑烟、蹿出火星、呛人的烟、 烫人的火”这四个短语为抓手,引到孩子读准字音,理解词意,从而感受课文中着火的情景,体会雪孩子救小白兔时着急、紧张的心情,感悟雪孩子和小白兔单纯美好的友情和雪孩子善良、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第二节课,金费璇老师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通过给动画配音,给插图排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通过默读,快速带入课文场景,身临其境,从而更快的了解故事情节,感受雪孩子救小白兔时着急紧张的氛围,体会美好品质。
第三节课,王以莼老师将默读的方法渗透在各个学习任务中,从体验默读,试着默读到练习默读,学着边读边思考,层层递进,提高默读的要求,提供默读尝试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使学生真正学会使用默读的方法。王老师十分关注朗读,引导学生读好对话,在朗读中走进救火现场,感受情况的危险,体会雪孩子美好的品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结束后,郑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精湛点评。郑老师提到:新的课程标准颁布最重要的一个主旨就是要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她肯定了参赛老师的课堂均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郑老师建议教师主动迎接教材的变化,利用好课后习题,制定学习任务,指出教学当“贴着教材走,顺着学生来,朝着育人去”,课堂需要适当引导,拓展学生思维,培养文化自信。低段的教学还应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建立一个整体的语境、情境辅助教学。郑老师深入浅出的指导就好似拨云见日,让在座的老师对如何有效地用好统编教材,落实课标精神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许珂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许老师肯定了六位老师带来的精彩课堂,同时,许老师也提出,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任务群设计要以生为本,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自然地将阅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许老师的分享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让我们对如何践行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思考和启发。
共研“新教材”,异构“《两件宝》”
11月19日,三位优秀的青年教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年级上册《两件宝》的同课异构。
杭州市锦绣育才中学附属学校的诸天涯老师带领102班的孩子们从谈话入手,用以读带学的方式,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认识到了“双手”和“大脑”这两件宝的特点与用途,符合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特点。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的徐旖旎老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搭建了很多学习支架。将有趣的儿童故事与课文进行联系,让103班的孩子们理解了“做工”与“思考”两者皆不可少的道理。
杭州市建新小学的陈鑫慧老师从讨论“件”字的来源进行导入,并联系生活情境,带领104班的孩子们识字学词,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两件宝”做出的“创造”,贴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最后,上城区教研员朱慧老师和拱墅区教研员许珂老师对三堂课进行点评与总结,两位教研员对三位新秀教师的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教研员朱慧老师首先从本篇课文的背景谈起,分析编者意图,解读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同时,比较、分析了三位教师在同一教学目标下所设计的不同教学活动,引导教师立足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根据语文要素明晰教学方向,落实教学手段。
教研员许珂老师也为一年级语文教师提出教学建议。首先要做到“两个研究”:研究教材,去挖掘课文的育人方向;研究学生,要做到以生为本,要建立学习支架,贴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其次要做到“两个思考”:思考如何夯实学生基础;思考如何创新教学方式,让孩子从合适的语境中进行学科实践。
山高自可登临上,水深不妨涉足知。在语文教学上下求索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亲身实践的身影。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老师们会持续地将新理念、新方法融入日常教学,携手并进,继续深耕语文教学这片沃土,让教研之花常开不败,共同谱写小学语文教育的新篇章!
撰稿:杭州市运河湾实验学校 洪晓宇 杭州市长寿桥岳帅小学 何诗瑜
摄影:杭州市运河湾实验学校 洪晓宇 杭州市长寿桥岳帅小学 吴佳媚
审核:杭州市运河湾实验学校 马爱丽 杭州市长寿桥岳帅小学 张冰
终审: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许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