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当晨光穿透云层,五星红旗升起之际,我想与大家探讨一个伴随我们终生的命题——如何让习惯成为青春的利刃?

刚才,高二(7)班的章睿媛同学的发言《习惯成就未来》谈得非常具体,以“心态目标→具体方法→精神升华”为主线,构建起“思想认知-行为实践-价值升华”的三层逻辑关系,方法论非常具象化,通过“上课三不”(不迟到/不低头/不抬头)等生活化表达,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方案,值得每一个学生仿效。

有人说:“习惯是人生的指南针,它虽无声,却能指引一生的方向。”也有人说:“习惯是人生的第二任老师。”同学们作为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形成的关键期,养成良好的习惯,恰恰是决定我们未来高度的重要基石,每一天的微小坚持,都在为未来铺路。如何让良好的习惯成为成长的阶梯?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具体而切实可行的建议。所以我发言的题目是《以“习惯”铸剑,为“青春”开刃》。

一、正视习惯的力量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习惯看似微小,却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小行动积累大人生。我们要正视习惯的力量,我讲两个方面:

1. 学习方面:

1)晨读:专注、大声、边读边记忆,可以提升课堂效率和减轻课后复习压力。

2)课堂:坚持“三到”,眼到(紧盯黑板和老师)、手到(记笔记)、心到(主动思考)。

3)课间:鲁迅先生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但若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消遣中,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当下,更是未来的可能性。所以一定要利用好“碎片时间”,如10分钟背5个单词;午休前读一页名著;放学路上回顾一道错题,让零散时间变成知识拼图。

4)错题:每天落实,每周整理并回归教材,标注错误原因和解题思路,反复复习,成绩自然就会提升。

2. 生活方面:

1)拒绝拖延,从5分钟小事开始做起。如起床立刻叠被、饭后立刻处理餐盘、作业写完后立刻整理书桌。

2)远离手机。如设定使用时间(作业完成后30分钟),其余时间交给父母或放入“固定存放处”;也可以设置一张个性化屏保图,提醒自己远离手机;当然,最佳方法是断其WIFI,使自己百无聊赖,然后,静心思过,锻炼读书,刷题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

3)坚持运动。认真做早操,坚持晨跑,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坚持每天运动半小时,我相信收获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是坚韧的意志。

这些看似简单的重复,会在时间的加持下,沉淀为一种能力、一种品格。同学们,优秀与平庸的差距,往往不在于天赋,而在于良好习惯的坚持。

二、习惯的养成

有人说:“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但让它成为本能却需要一生。”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从“刻意”到“自然”是一场与惰性的持久战 。

1.明确目标,化大为小。

1)习惯打卡。制定打卡表,每天完成一项就打个勾,让进步“看得见”。

2)分解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周目标,周目标分解为日计划。例如,把“提高历史成绩”拆解为“每周背诵知识点1小时”,“每天背诵10分钟”。

2. 固定位置,借助外力

1)固定位置,安静专注

自修课不串座,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专注学习。

2)借助监督,形成合力

可以与3-5名同学或室友组建“自律联盟”,互相监督早起、互相监督作业,互相分享学习心得,借助他人监督,帮助跨越懈怠泥潭。

3. 借助工具

1)备忘录:拆分学习任务,记录每日目标和反思。

2)三色笔记:黑色记基础内容,红色标重点难点,蓝色写自我小结,让笔记成为高效复习的工具。

4. 奖励机制

为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和奖励,当完成一个阶段目标,给自己一些奖励,如看一场电影、吃一顿美食或购买心仪物品等。这样可以增强自己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更多的积极性和动力去养成好习惯。

三、警惕坏习惯

同学们,坏习惯如同温水煮青蛙,起初让人舒适,最终却会让人失去挣脱的能力。别让今天的放纵成为明天的枷锁。熬夜刷短视频、沉迷网络游戏、应付作业等行为看似一时痛快,但换来的可能是课堂上的昏昏欲睡、考场上的一筹莫展以及未来的遗憾和失落。

四、以国旗为证,让习惯成就卓越

同学们,国旗飘扬的方向,是理想与责任的方向。让我们立下誓言,用行动回应:

晨读时,让琅琅书声成为校园最美的背景音;

课堂上,让踊跃提问和认真笔记成为尊重知识的证明;

操场上,让汗水冲刷懈怠,用坚持诠释青春的力量。

从今天起,让我们每晚睡前问三个问题:今天我收获了什么?哪些习惯可以坚持?哪些行为需要改进?习惯不会说话,但时间会为它证明。愿我们以“习惯”铸剑,为“青春”开刃,用每一天的微小坚持,成就将来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