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严于律己,成就人生”。
此刻,我站在这里,既是一名高三的英语老师,也是一名陪伴学生成长的班主任。每天清晨,当我在教室陪伴学生早读时,总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老师,三年后有人能展翅高飞,有人却原地徘徊?答案或许就在四个字——严于律己。
古人云:君子责己,小人责人。严于律己从古到今都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下的标准。它看似是一种约束,实则是一种自我修养、人格体现。到底什么是自律呢?自律就是抛弃自己的懒散和惰性,聚精会神,刻苦钻研,勤奋学习,专注自己的理想目标,不放任,不沉沦;自律就是舍弃自己的消极悲观,笑对生活,用顽强的自我主宰,自我控制能力去踏平前行道路上的坎坷。人生的精彩和成功源于严格有效的自我管理。清晨,你是否用自己的书声迎接朝阳?课堂上,是否用自己的专心致志,独立思考积淀博学?夜晚,是否在孤灯明月下用奋进之笔书写前程?闲暇时,是否将手机和电脑抛在脑后,静静的捧着一本书,倾听先贤的教诲?面对毫无意义的诱惑时,是否能够坚守自我,恪守心中永恒的信念?
同学们,高中三年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无论是高一的适应期、高二的积累期,还是高三的冲刺期,自律始终是我们前行路上的“隐形翅膀”。作为英语老师,我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每天坚持背20个单词,一年后词汇量突破7000;有的同学每天听一篇英语新闻,听力水平突飞猛进。这些看似微小的坚持,背后都是自律的力量。语言学习没有捷径,但自律可以缩短我们与目标的距离。同样,作为班主任,我发现班级中最优秀的同学,并不总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管理好自己的人。他们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整理错题、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同学们,语言学习就像滚雪球——每天多滚一圈,雪球就会大一圈。而那些总说“明天再开始”的人,最终只能对着别人的成绩单感叹:“我本来也可以。”
同学们,自律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作为老师,我想给你们一些“能立刻用”的建议:
高一的同学们:
1. 戒掉“等靠要”:别再等老师催交作业、等家长提醒起床。
2. 建立学习仪式感:每天晚自习前花5分钟列计划,完成一项划掉一项。
3. 找到“成长合伙人”:和同桌约定互相检查笔记,互相抽背单词。
高二的同学们:
1. 向“伪勤奋”宣战:别用抄写10遍课文的“体力劳动”代替思考。
2. 打造“错题银行”:给每道错题标注“错误利息”。
3. 每周一次“断网日”:周日把手机关机6小时,体验深度学习的快乐。
高三的同学们:
1. 制作“逆袭日历”:把倒计时100天拆解成“10个10天计划”。
2. 践行“三秒法则”:闹钟响后3秒内起床,看到错题3分钟内重做。
3. 学会“战略性放弃”:不在难题上盲目较劲,确保基础题零失误。
此外,作为班主任,我想告诉大家:自律不仅关乎学习,更关乎品格。守时,早读不迟到、作业按时交,是对规则的尊重;责任,值日认真做、集体活动积极参与,是对团队的担当;诚信,考试不作弊、承诺必履行,是对自我的要求。
最后,老师们也应该做自律的践行者。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都有老师十倍用心的托举。作为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我们应该给与学生以身作则的力量。我们会坚持提前3分钟候课,因为守时是最好的身教;我们会把批改作业时发现的共性问题做成课件,因为责任不分课上课下;我们会在学生跑操时一起列队晨跑,因为陪伴是最好的激励。
同学们,15岁的苏轼为防懈怠,故意把书桌放在悬崖边读书;27岁的村上春树为坚持写作,每天4点起床跑步、写作6小时。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自律的本质,是现在的你与未来的自己签订的一份契约。今天你多背10个单词,就是在为高考考场上多赢2分积蓄力量;今天你拒绝在考试时偷看同桌答案,就是在守护未来人生中更珍贵的诚信品格。
最后我想用哲学家康德的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发言——“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愿君不负青云志,回首征途笑韶颜!愿我们都能做自己人生的船长,以自律为罗盘,穿越学海风浪;以坚持为帆,驶向理想彼岸!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