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区教育研究院举行第120期发现论坛,全体教育研究员如期参加。本次论坛,由区教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吴林富主持, 由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副主任、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副处长徐建华为大家带来《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层逻辑与顶层设计——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专题讲座。徐建华主任围绕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展开了全面而又深入的阐述。

徐主任从“什么是教育强国”“什么样才称得上教育强国”“教育何以强国”三个方面讲解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层逻辑。他表示,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教育强国的内涵、外延和机理。从内涵上来说,教育强国首先是一个政策概念,对教育强国的理解要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强国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也密不可分。从外延上看,各种各样的指标对建设教育强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这些指标不是教育强国的本质;教育强国是那些教育在履行国家责任和义务中做得最好的国家,而不是那些在各种指标中最靠前的国家。从机理上来看,当前所有的大国,在教育上都面临着三个最重大的挑战:一是要巩固和扩大本国意识形态优势;二是要为本国重要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培养所需人才;三是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解决这些挑战,教育才能助推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徐主任深入而细致地讲解了如何做好教育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他首先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一一的讲解。他指出,《纲要》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教育事业发展纲领性文件,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紧紧围绕教育的“三大属性”,以“六大特质”为主要特征、以“八大体系”为基本结构、以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为关键要求,将深化改革贯穿全文,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部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系统跃升。他还讲解了为推动《纲要》战略在基础教育领域落地见效,国家所推行的九个方面的任务举措,着重强调智能时代教学方式的重构,倡导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积极探索数字化背景下新型的教与学模式,促进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相融合,助力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吴林富书记对讲座进行了点评。吴书记表示,徐建华主任的讲座高屋建瓴,内容翔实。《纲要》的学习,让在座的老师们提高了对建设教育强国的认识,增强了行动的自觉性。

沈旭东院长针对本次讲座内容,对全体教育研究员提出了三点工作要求:一、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论述与相关精神,深入理解并领会;二、围绕教育的三大属性,深刻理解教育强国的各项要求;三、要创新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核心素养的培育,从“育分”走向“育人”,为“育人”做好相关的高质量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