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地方课程规范化实施,3月26日下午,拱墅区中小学地方课程第一次学时培训暨专题研讨活动在拱墅区教育研究院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徐洁副教授,活动聚焦“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论文撰写与优化”这一主题,共探教研写作新路径,共谋专业发展新方向。活动由拱墅区地方课程教研员黄慎娥老师主持。
经验共享:一线教师的实战锦囊
活动以两场兼具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经验分享拉开帷幕。杭州市福山外国语小学陈鸿琴老师以《论文写作的“四步进阶法”》为题,结合自身获奖论文案例,系统解析“选择写作范围——构思提纲框架——细化内容撰写——多维反复修改” 的完整流程。她提炼的“读、模、变、创”四字诀,为教师提供了可复制的写作方法论,强调写作是反思的延伸,更是专业成长的加速器。
杭州市启航中学钱海燕老师则以“一篇论文的成长进阶之路”为题,聚焦论文写作的三大核心要素,从选题、提纲、图表三个维度展开深度分享。她提出选题的“三维准则”——源于实践反思、融合前沿文献、紧扣时代热点,并通过“拟定粗纲——细化子目——逻辑校验”三阶段提纲优化法,结合可视化图表案例,生动阐释“好论文是改出来的”理念。
专家引领:课堂观察与论文写作的双向赋能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徐洁副教授以《基于课堂观察的教研论文撰写与优化》为题,带来高屋建瓴的专业指导。他系统阐释课堂观察的双重价值:既是“镜像自我”的教学诊断工具,亦是“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针对教研论文写作,徐洁副教授提出两大路径:一是聚焦课堂观察本身的方法论研究,二是以观察为工具发现教学问题并转化为研究课题。
在论文结构解析中,他强调了标题的精准性、摘要的概括性,研究问题的明确性、解决措施的实操性,以及实施成效的实证性。结合现场教师论文案例,他提炼“好文章的三重境界”:有问题(真实痛点)、有方法(科学路径)、有生长(实践推广价值),鼓励教师“让课堂观察成为论文的‘取景框’,让论文成为教学的‘反光镜’”。
学期计划:锚定学期教研新方向
活动最后,区教研员黄慎娥老师回顾了上学期的教研成效,并指出本学期我们将围绕“规范化实施”与“专业化发展”双主线,继续聚焦“浙江沿革”板块,采用课堂观察的形式进行专题研修,并生成课堂观察成果。
此次研修为中小学地方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两位老师的实战经验与徐教授的学术引领,为老师们提供了“观察——研究——写作”的最好样例。相信此次培训带来的不仅是写作技巧,更是用研究者的眼光重新打量课堂的勇气!
供稿: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学 吕丹群
修改、审核:区教育研究院 黄慎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