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不到,阳光爬上教学楼,杭州育新高中学医室里的白大褂已开始忙碌。楼葛燕校医将晨表整齐码放在工作台上,作她重复了200多个上学日。在杭州育新高中里,楼医生三个字不仅是医务室的代名词,更是1100多名生最安心的健康港湾。

楼医生,307班卢同学说心脏不舒服!去年寒冬的一个课间,班主任急匆匆带着学生闯进来。楼葛燕立即进入状态:测血压、听心律、查体表,当发现学生提及黑便时,她敏锐意识到消化道出血的可能。短短15分钟内完成初步判断、联系家长、对接医院,最终确诊结果印证了她的专业判断。这样的生命时速,在她的工作日志里已默默书写过好多次。

程同学捂着肚子来到医务室时,眼里都是不安。楼医生记得那个春日的黄昏,面对持续隐痛的女生,她一边温声安抚,一边通过触诊排除急腹症可能。当最终确诊慢性阑尾炎时,家长握着她的手连声道谢。这样的故事,在医务室淡绿色的窗帘后时常上演。

数据无声诉说着平凡中的坚守:全年3600次接诊记录,相当于每天要处理15个健康诉求;98%的体检覆盖率背后,是45份脊柱异常档案的精准追踪;79%近视率的冰冷数字里,藏着4期健康教育专栏的温暖守候。当被问及这些天文数字,楼医生却笑着翻开工作台账:每个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孩子。


校园健康守天使

她的诊疗台前常摆着两本书:一本是《不生病的智慧》,一本是《教育好自己》。作为校医,看看《不生病的智慧》的书是职责所在,看《教育好自己》让人意外。问她缘由,她说:在学校,我也要懂点教育上的东西,万一需要时也可以和学生谈谈,所以看看。

在医务室的墙上,挂满了《校医室主任职责》、《医疗卫生器材设备管理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图》、《人体消化系统指示图》、《春季放守护健康》、《预防流行性感冒》、《流感防治知识》等规章制度和宣传画册,她说:这些不只是给学生看的,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上面的要求与规范要熟记在心,这样,碰到事情就能不慌张,稳妥处理好。

她非常注重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千万不能让传染病发生及扩散。楼医生每天组织学生积极清扫校园,做到全方位无死角。还请来专业消杀人员,每周一次厕所消杀,每月二次除四害消毒,绿化带、厕所、寝食、食堂,关键部位全不放过。一边消杀,一边做好登记和拍照,做好留痕管理。加强学生晨、午检登记工作,要求班主任老师和班级卫生委员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医务室周五将各班级晨午检登记结果汇总存档。在她的管理下,晨、午检表格设计清晰,制度落实有效。

师生们总能看到她穿梭在校园,根据整体布局,重新分配班级卫生包干区,并绘制24个班级的卫生包干区域图。她还带着卫生委员们到处找茬,不是简单的扣分,而是培养责任意识。即使扣分,也有理有据,合情合理。每次组织校园卫生大扫除,她也是亲历亲为,指导着各班的学生。她说: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培养他们的集体精神,奉献和担当意识。在育新高中,劳动教育和实践教育是一直坚持的,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和卫生委员积极参与,配合度很高,学校整体的卫生环境比较好,这与她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不苟的工作

里的一段摘透露着她的信念:教育工作者要成学生成路上的重要他人。她在医践着她的一信念:运会上脚踝的运动员冰敷,军训场边备着解暑,春秋游背着箱跋山涉水,甚至悄悄生理期的女生准暖宝宝。若去医室,会看到她有两只箱,一只的,一只重的。她重的那只,装的品和器械多,外出上;的,适合在学校,若有事,能拿起就走,不耽误时间有楼医生在,整个校园就多了分踏

夜幕降临时分,医室的灯是最后熄电脑屏幕上跳着新学年的工作划:增心理健康角、开健康小、建立家校健康联动机制……窗外的叶在晚中沙沙作响,仿佛在健康渡人永不停歇的脚步。正如她在总结里写的那做有温度的医者,当有情怀的园丁,我永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