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重构教育生态的背景下,拱墅区教育研究院于3月27日组织第三批智慧课堂种子教师第四次集中培训。本次培训活动聚焦“师者·智也:AI驱动教学,创新的N种可能”,特别邀请了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李世瑾博士、区教育研究院智慧教育发展中心张星昌副主任,活动由信课融合研究员曾宁老师主持,共同探索AI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

培训伊始,飞虹路幼儿园的郭沈馨老师带来了《省时!省力!吸睛!当故事续编遇上AI》案例分享郭老师以“希沃一体机+即梦APP”为工具,现场演示如何将幼儿续编的故事动态化呈现。通过AI技术,让幼儿的想象“看得见”,让幼儿喜欢的故事“动起来”,让故事作品“更生动”

运河幼儿园的方秋雨老师则以《让每个故事“活”起来》为题,聚焦绘本阅读的数字化转型。方老师利用Deepseek和百度文库快速生成贴合幼儿认知的有声画本,通过语音与画面的动态结合,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阅读。方老师强调:“技术不是替代教师,而是为教学提供多元支持,让抽象内容更直观、更贴近儿童兴趣。”

青蓝小学的沈月悦老师分享《AI融语文,智趣启新程》,展示了AI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多场景应用。沈老师借助“豆包AI”和“即梦APP”,输入关键词即可生成与课文意境匹配的插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文本;同时,通过“文APP”制作数字人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明珠实验学校的庄暖老师则打破传统音乐课堂模式,在《人工智能赋能初中音乐教唱课》中,构建“AI节奏训练—数字化教唱—音准智能校对—AI创编歌曲”的全新框架。庄老师以“行者AI+剪映”为例,演示如何生成数字人教唱视频,让技术辅助学生突破音准难点,实现高效学习。

杭州市上海世外中学的李馨铭老师以《AI赋能课堂互动小程序》为题,现场演示如何通过自然语言指令(Prompt)快速生成随机点名程序。在AI时代,教师需掌握‘对话式编程’思维,将复杂任务转化为简明指令,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需求


接着,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李世瑾博士带来专题分享《当教育遇上AI:一线教师如何用起来、用到位、用出彩》。李博士“生成文本、图像、音视频”为例,提出三阶路径——用起来:从基础操作起步,尝试AI工具生成教学资源;用到位:结合学科需求,开发智能教案、评价量规及测试题;用出彩:创新教学模式,探索AI驱动的课堂互动与个性化学习。李博士强调:“教师需以开放心态拥抱技术,让AI成为教育创新的‘催化剂’而非‘替代品’。”


最后,区教育研究院智慧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总结,他首先感谢了李博士的精彩报告,通过对AI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深刻剖析帮助拱墅教师了解了日益丰富AI工具,助力教学问题的精准解决。同时,张主任也对五位老师的分享进行点评,各位老师通过跨学段、多学科案例,展现了AI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张主任特别强调,AI时代已经到来老师们切勿“闭门造车”,需以‘多听、多看、多实践’的姿态,让工具为教育赋能,而非被技术裹挟。

文字:隐秀幼儿园 应文琳

图片:浙大城院幼儿园

审核:区教育研究院 张星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