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几何概念教学能力,327日,林文伟特级教师工作室围绕“三角形的认识”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活动通过课例展示、观点汇报、互动评课、导师引领等形式,探索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高效教学策略。周君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也一同参与。

67413c884ddeb160bfd862ac71f356b

第一篇章:课例实操:建构空间概念

杭州市北秀小学刘欣月、付靖雅老师双师协作,共同执教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本节课通过生活现实情境,逐步引导学生抽象出三角形概念,同时以“如何将三角形展板推进体育馆大门”为探究点,让学生感知找到三角形“高”的必要性,后续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探究、几何动画演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在三角形中作高的方法。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了几何概念并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上课1上课2

杭州市人民小学叶昱岩老师同课异构《三角形的认识》,叶老师从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出发,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关系、边和角的关系、顶点和边的关系,并抓牢顶点和对边的关系,引出三角形的高,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三角形的高是从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

上课3

第二篇章:报告分享,发展空间观念

两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过后,杭州市北秀小学的周莉娜老师为大家带来《基于真实问题解决,发展空间观念》观点报告。周老师从单元整体解构、课时任务设计、任务设计反思三个维度进行阐述。提出了“如何设置合理化真实情境,突破学生认知误区?”“情境如何具象化操作,提升学习成效?”“若情境数据更优化,高的认知是否会更深刻?”三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说课1

大关中学附属小学王雨晨老师进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观点报告。立足学情分析,构建了科学的三维目标体系:1.学情把握精准,准确诊断出“高必须位于内部”等典型误区。2.目标设计分层:知识技能,掌握定义与高的画法;过程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稳定性;情感态度,培养几何思维,联系生活。3.实施特色鲜明:差异化达成,基础目标全员落实,进阶目标小组突破;多元评价,将课堂观察、作品分析、访谈反馈相结合。该设计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理念,特别是针对“高”这一难点的精准突破,展现了教师对几何概念教学规律的深刻把握。

说课2

第三篇章:交流研讨,碰撞思维火花

61db67a4b27f95257976254e00599f4

【文澜实验学校夏燕芬老师评课】

夏老师从数学与生活的联结视角出发,对教学提出深度思考:情境化建构概念:建议通过“屋顶高度测量”“山坡坡度标注”等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理解“高”的本质是“垂直距离”;结构化认知迁移:提出可对比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高,建立多边形高的知识网络,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进阶。

评课1

【育才登云小学陈俊俊老师评课】

陈老师高度赞赏课堂中的思维生长点:民主课堂的生成性智慧,以学生提出的“四边形为什么不是4条高?”为例,认为教师通过延迟评价、反问引导“你觉得高的定义适用于四边形吗?”,促使学生自主辨析概念边界;概念体系的重构过程,课堂中类似"三角形高的数量=顶点数"的儿童朴素理论,恰恰暴露前认知冲突,教师巧妙利用这些观点作为教学资源,推动认知迭代。

评课2

【导师点评引领】

工作室领衔人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林文伟老师对上课和做课例分析的5位老师表示充分的肯定,夸赞工作室所有老师用心钻研教材。每个组都对《三角形的认识》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大家都围绕了核心概念“三角形的高”不断深入研究。

专家1

林老师提出三个层面的专业指导:1.概念教学实施要点: 要聚焦关键,突出核心概念,强化理解深度; 要立足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真实认知起点; 要突破难点,重点解决钝角三角形高的理解问题。2.思维发展实施路径:概念理解维度要生活化引入,激活已有经验;辩证性认知要实现一般与特殊的转化理解。3. 学习模型要建构:提出“三阶递进”模型,无中生有(概念萌芽)→有中找变(变式辨析)→变中找常(本质把握)。认知体系要优化:注重知识网络的建构与重构,促进素养持续发展。林老师强调,数学教学要坚守理解本位,在传承中创新,通过深度教研不断提升教学品质。

专家2

几何教学要立足儿童视角,我们要让数学观察有温度、数学思考有深度、数学表达有精度。学员们将继续研究“空间观念培养策略”。

文字:叶昱岩

摄影:叶昱岩

审稿:廖 红、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