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枝头,绿意悄然绽放;教研扎根课堂,智慧自然生长。为探索AI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创新运用,工作室导师王自文老师携全体学员于4月2日下午齐聚杭州市大关小学教育集团祥符校区,以“落实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探索新教学”为主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荣幸邀请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凤鸣未来学校党支部书记、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派名校长郭昶老师莅临指导,活动由杭州市文渊小学胡佳乐老师主持。
课堂展风采 教学现真章
工作室学员王佳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母鸡》一课。课堂伊始,王老师引导学生分享最喜爱的动物朋友,充分激发学习兴趣。随后,通过AI创设了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帮老舍推荐爱宠。学生带着任务走进文本,做好了思辨准备。紧接着,王老师凭借主问题串联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老舍不敢再讨厌母鸡”的理由,最后填写推荐卡,让思维成果可视化。在王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郭昶老师执教的《绝句》一课让大家耳目一新。首先,引导学生诉说春天,激起学习动机。接着,围绕主问题“读诗句,圈画事物,想想这幅画里有什么?”带孩子一句一句领略春景之美好与诗人用词之精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郭老师恰到好处地结合了AI技术,让学生在与人工智能的互动中,充分训练思维与表达能力,达成对诗歌更高层次的理解。郭老师的课堂清新隽永、举重若轻,完美诠释了何为“润物细无声”,给在座的老师们极大的启迪。
专家明方向 点拨启新思
随后,郭昶老师为我们带来干货满满的讲座:AI赋能语文教学的价值和路径。郭老师首先介绍了AI的定义以及常见的工具谱图,具体阐释了文字创造类AI的提问心法,揭示开展对话的技巧:细化要求求精确、即时多变求生成以及按需索求优化。郭老师强调,要在挑剔的需求中优化思维、完善表述,以形成最优结果。
紧接着,郭老师从课程的维度说明了AI赋能的意义:拓宽学习视界、更新学习方式以及提升言语素养。他用三组关键词总结了AI课堂的特点:可视化、可模拟、可优化;即时性、互动性、替代性;多样性、选择性、思辨性。最后,郭老师着眼于实践,围绕“解答式”“创作式”“评价式”三种模型,结合具体案例精准透彻地展示了如何让AI技术落地,切实解决学生的发展需要。郭老师高屋建瓴的讲座让在做的老师醍醐灌顶,对AI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导师凝智慧 总结促提升
活动尾声,工作室导师王自文老师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研讨”为主题作总结发言。王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研修呈现的教学突破,王佳禾老师《母鸡》一课有三大优点:设计层次清晰、在“听、说、读、写”中贯彻学科实践、采用对比阅读发现文本特点。同时,也建议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从“教课文”进阶至“教阅读”;而郭昶老师的《绝句》则彰显出"返璞归真"的教学智慧,道出语文课堂的朴素真理,强调传统的教学方法经过创造性运用,依然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针对AI技术应用,王老师提出深刻见解:当AI能完善我们的想法时,它才是得力的助手,教师应当保持教学主导性,既要善用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更要守护教育本质。AI无论怎样发展,教师内心的柔软、敏锐的观察与澎湃的创造力永远无法替代。王老师提醒老师们“不要问AI能做什么,而要多问自己想要做什么”。最后,王老师以饱含期待的"六得"箴言勉励团队:“下得功夫、学得新知、经得锻炼、出得成绩、记得团队、守得初心”。这番充满教育温情的总结,为本次研修画上圆满句号。
“技虽新,不为不用;教虽变,初心不改。”这场AI赋能的教研探索,让我们看到技术为课堂带来的新可能。工作室成员将以开放而审慎的态度拥抱变革——让AI成为教学的助力而非依赖,在智能时代坚守教育的温度与深度,前行路上,我们始终相信师者智慧的灵光。
撰稿:杭州市大关中学附属小学 马宇辰
照片:杭州市文澜小学 叶琳娜
杭州市文津小学 程 丽
杭州市文渊小学 胡佳乐
审核:杭州市大关中学附属小学 马宇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