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拱墅区小学数学二年级老师齐聚杭州观成实验学校,开展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研训活动。本次活动由拱墅区数学教研员潘大琴老师牵头,并邀请了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邵汉民老师参与指导。本次研训活动以“十进位值制”为主题,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观摩研讨活动。
课堂展示显风采
第一节课由杭州市文澜实验小学刘懿剑老师执教二下《千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以队列情境为起点激活数感,通过小棒、方块图、计数器等多元表征建立千以内的数就是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的组成模型,重点突破"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规则。然后在千字文、校园距离等真实情境中辩证感知1000的相对大小,将抽象的位值制思想与生活经验深度联结,形成"具象操作→半抽象建模→实际应用"的认知闭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结构化思维。
杭州市青蓝小学的颜晶金老师进行了以“创设现实情境,拓展整数认识”为标题的说课。
第二节课由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鲍琪沁老师执教三年级《认识小数》,课堂以结构化设计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课堂运用了AI技术,从哪吒讲故事引入,通过分类、操作、对比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在“创小数”环节,学生借助实物、图形、线段三类材料,直观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改小数”任务则通过计数器演示,揭示小数与整数“满十进一”的一致性。最后,学生在合作中将小数和分数、整数知识关联,构建整体认知。整堂课逻辑清晰,让学生在任务中深刻体会数学的一致性,展现了结构化教学的魅力。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徐紫荆老师围绕“整体关联,深度理解”进行说课。
第三节课由杭州观成实验学校赵艳老师执教四下《小数的意义》,本节课以精确记录棉花高度为问题情境, 设计计数时不满1时该如何精确表示的连续任务, 让学生多次体验“十等分”操作,经历更小的计数单位的产生。计数单位的累加和组合则是小数加减法运算中的核心,引导学生多元表征小数0.98,从小数计数单位的角度来理解认识小数以及尝试解释小数的加减法,体现数的概念与运算的一致性。老师在课堂上还引导学生整体观察,体会小数是整数的扩充,是十进制计数反向延伸的结果,小数的“十分”和整数的“十进”是有相同结构的位值制,对整数小数计数单位的一致性形成结构化认知。
杭州市申花小学张丹老师进行了说课,主题是从“形式模仿”走向“意义理解”。
专家引领促发展
正高特级教师邵汉民老师,就三节课进行点评指导。
《数的认识》这节课创设了真实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利用旧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旧有知识具有密切联系新知识。同时强调教学时需要瞻前顾后,多花心思改进学习材料,课堂上要有练习呈现。
《认识小数》这节课教学设计完整,整堂课任务明确,板块清晰,条理分明。同时邵老师也提出了建议:可以从数的分类开始,勾连小数和整数、分数,在比较中认识小数。
《小数意义》这节课中,老师上课时抓住小数的“小”去展开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小数越分越小,能更精细的刻画一个数的大小,同时注意板书设计,可以用“图+式”的板书帮助学生感知十进位值制。
最后区教育研究院教研员潘大琴老师进行总结。潘老师回顾本次活动历经“整体构思、连续设计、进阶实施”三个阶段,六位展示的老师经过三周时间磨课、试教.....脱离舒适区,在磨练中成长。今天的现场展示为参训教师呈现了结构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生动实践,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结构化教学”之术,领悟“学科素养”之道。
撰稿:观成实验学校 赵艳、严旻
摄影:观成实验学校 梁喜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