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正盛。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节,工作室导师王自文老师携学员相聚于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开展以“落实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探索新教学”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余琴老师,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红霞老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拱墅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汪燕宏老师,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研员许珂老师莅临指导。
课堂实践:古诗今文展风采,情境交融启思维
工作室成员王存老师执教《绝句》一课。课堂初始,王老师借助美景照片,瞬间激活了学生们沉睡在记忆深处的古诗储备,让学生真切地沉浸于古诗描绘出的美丽画卷,为后续的学习筑牢根基。在整堂课的推进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一问题如同一根无形的丝线,巧妙串联起各个学习活动。王老师带领孩子们圈画景物、大胆联想,遇到“窗含”“千秋雪”“万里船”等理解难点时,灵活运用板贴、地图等形象化的教学支架助力学生理解,从而体会“千秋雪”所蕴含的山峦之高大和窗含美景之妙,感受古诗的魅力 。
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的卜杭琴老师带来一堂精彩的《雷雨》课。她深入浅出,每一处点拨都精准而精妙,让人眼前一亮。 课堂初始,卜老师巧妙地抓住“雨”字,仅寥寥数语,就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时间顺序展开描写的,为后续学习搭建了清晰的框架。随后,卜老师和学生深入文本,圈画雷雨前的景物,抓住“压、垂”这两个关键动作,鼓励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充分想象,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乌云压顶的压抑与蜘蛛匆忙垂落的慌张,仿佛那一场雷雨就在眼前,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在课文营造的情境之中。
专家领航:立足学科本质,赋能核心素养
余老师针对两节课给大家带来了《以学科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讲座。余老先带领大家明确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实践活动和语言运用情境三个要素,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的,而语文实践要避免形式化,需紧扣学科本质。语言运用情境要贴近日常生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跨学科学习情境,创设情境时要真实具体,有时文本本身就是很好的情境。此外,余老师肯定两节课把握住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关注学生识字写字,注重学习朗读,语言积累,能用圈画等行为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同时,余老师还提醒大家备课时要用好教材,用足教材,包括插图的充分合理运用;教学时要规范,注意语言规范,如学习活动的布置要清晰明确,贴近儿童的语言特色。
总结展望:深研教材拓新路,构建课堂新生态
最后,工作室导师王自文老师进行了活动总结。王老师用三点总结本次活动:一是聚焦新课标,探讨教学新方向。本次活动从目标的设立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评价改革,均努力契合课标要求,全方位展现了对课标的深度贯彻。 二是研读新教材,挖掘教学新资源。教材作为语文教学关键载体,蕴含丰富教学价值。两位老师深入钻研教材,注重整合教材内容,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在熟悉场景中真切感受语文魅力,提升学习体验。 三是探索新教学,构建课堂新生态。以“学科实践”为载体,借助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后续研究注入强大动力。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每一次研讨都是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融,让我们把今天的所思所悟融入日常教学,用心浇灌每一颗求知的心灵,携手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径。
撰稿:杭州市文津小学 程 丽
照片:杭州市文澜实验学校 王佳禾
杭州市文渊小学 胡佳乐
审核:杭州市大关中学附属小学 马宇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