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晚,杭州育新高级中学的报告厅灯火通明,掌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桐老师受邀走进校园,以《湖山信美》为题,为学校高一高二美术生带来了一场融艺术传承、人文情怀与美育实践于一体的精神盛宴。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艺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如何感知美、创造美"的生命启迪。
专家简介
李桐,199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专业,获学士学位。2011年至2017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中国画系,获博士学位。现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兼任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秘书长。
【寻根·美育薪火相传】
李桐教授从中国美术学院的历史文脉讲起,深情回溯林风眠先生南迁杭州、在西湖畔播撒艺术火种的传奇历程。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尘封的校史,串联起美院与杭州城"湖山共生"的艺术基因。当讲到当年自己为追随吴山明教授三考美院的执着时,台下学子屏息凝神——"艺术的道路或许坎坷,但热爱的力量能跨越山海",李老师的话语让年轻的脸庞泛起共鸣的微光。
【问道·西湖人文课堂】
作为艺术管理系课程设计的探索者,李桐教授重点分享了以"西湖"为核心的文化地理课程。李桐老师带学生从研究古地图开始,爬山走古路寻找一处处遗迹,融经典图像与文本研读、实地考察、上手实践于一体,触发学生感应、师法自然,内外关照;体悟前人,体悟中国传统的感知、观看、表达方式,中国传统中人与自然、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融入自身的生命体验而有所生发和艺术表达。他展示的学生作业令人耳目一新:以《西湖桌游》重构历史时空,用影像剪辑对话千年遗迹,借杂志设计激活传统文化IP……"美育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心灵对话历史",李桐教授的实践理念引发热烈掌声。
【传艺·笔墨间的中国智慧】
“一个姑娘用的白色绢扇上,如何画出白花?你知道的白色有几种?”高岭土、绢云母、滑石、蛤粉、云母、珍珠粉……学生们惊叹连连。从观察麻雀尾羽的排列奥秘,到解析《湖心亭看雪》中"以大观小"的东方视角,他将中国画的观察方式升华为哲学思考:“一草一木皆可居可游,一笔一墨都是与天地对话的语言。”几名同学当场提笔勾勒的麻雀速写,更让李教授点赞“要来美院学习!”。
【终章·美育照亮远方】
讲座尾声,李桐教授寄语育新学子:"真正的艺术教育,是教会你们用美的眼光重新发现家乡的城、脚下的山。愿这份湖山之美,成为照亮艺术征途的星光。"离场时,学生们献上鲜花,并热情的簇拥着李教授索要签名祝福,询问了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李桐老师热情回应,给同学们写了祝福语还画了荷花。李老师说,“孩子们的眼中有光!”高二(3)班王同学捧着画满笔记的本子激动地说:"原来美院离我们这么近——它就在观察一朵花的方式里,在读懂一片湖山的深情中。"
这场持续两个小时的讲座,恰似一泓浸润心灵的活水。当艺术教育突破技法传授的边界,当美育扎根于土地文脉与生命体验,育新高中的美术生们已然触摸到:所谓"远方",不在他处,而在我们以美重建世界的方式之中。正如校园宣传墙上新添的学子感言:"我要画出让西湖认得的画作!"这或许正是美育最动人的回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