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叫小A,他在班级内的的成绩优秀,次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看似健康阳光的他却脆弱自负,偏执易怒。

“我没错,凭什么让我道歉?”小A在办公室里和我红着脖子地叫嚣,原因是他不完成作业,让各科课代表很难做,今天更是在收作业时向课代表大吼大叫,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希望他能够向课代表道歉,便出现了之前的一幕。

“原来你和我父母是一样的人。”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关注,“他的父母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为什么我被纳入他所谓的‘敌人’行列?”这些问题在我的心里埋下了疑惑的种子。

学生出现问题时,双方硬碰硬地“交火”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面对小A情绪的爆发,我选择退而求其次的冷处理,让他平静后回到班级,至于怎么对他进行帮扶教育则是我该思考的问题。

“小A的家庭环境究竟是什么样?”带着内心的疑惑,我走进了他的家。

“咚咚咚”伴随着我的敲门声,门从里面被利落的打开。“老师,您好!小A最近在学校的成绩又下降了吗”开门见山式的询问,可见小A的妈妈是一名成熟利落的女性。

“没有,就是想和您聊一聊,更深入地了解小A。”

之后与小A妈妈的交谈中,我发现她总是很在意小A的成绩,对小A的其它方面并不关注。她的教育方式也更偏向严肃,家庭氛围比较压抑。

了解到这一点,我才明白小A内心的敏感脆弱的来源是压抑的家庭教育氛围导致的。了解了真实情况后,我决定在教育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寻找契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班的劳动委员转学了,空出来一个班干部位置。我灵机一动,找到小A,向他说出我希望他能够担任劳动委员,令我惊讶的是小A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议。

也因此,我和小A在课下的交流次数越来越多,开始时他总是兢兢业业的向我说明班级情况,我毫不吝啬地夸奖并给予肯定。

在我们熟络之后,小A也开始慢慢的向我敞开心扉诉说心里话,包括他的烦恼:父母的给予他的压力;成绩带给他的紧迫感等等......在交谈中,我也发现了他的想法有些“扭曲”,他认为课后作业是无用功。

了解到这一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会帮小A更正课后作业的作用,教导他这是巩固知识的一种途径;我会告诉他不要太看重成绩,而是要看重知识的掌握......

在教育学生方面,我一直坚信如果能用心对待,用爱和信任去浇灌他们的心灵,会开出灿烂之花。


随着我和小A的交流次数增加,小A越来越开朗了,作业完成也越来越及时,并且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两科状元的成绩。

后来,在班会课上,我让每个单科状元孩子分享学习经验。看着他在台上侃侃而谈、落落大方,我油然而生强烈的自豪感。为他的转变,真心喝彩,给他点赞。

他的责任感慢慢地增强了,与同学交流,变得越来越和谐了。

看到小A发生的改变,我进行了第二次的家访。

这次,小A妈妈也有了变化,她没有多问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问我孩子最近在学校的表现,情绪怎么样等问题。她还告诉我,现在孩子在家里的话越来越多了,还会主动做做家务。偶尔家中还是会有争吵,但双方也能理智解决,不会再互相喊叫了。

家庭氛围的改变,让我的教育之路走得更加通畅。

最后,我们共同达成了协议:家校共育,采取鼓励式、欣赏式、陪伴式的教育方式,为小A提供一个优质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共同帮助孩子圆梦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小A的成长保驾护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