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无声,立德树人有道。作为48名高三学子的班主任,杭州育新高级中学政治苗金香老师深知这既是人生淬炼的关键阶段,亦是教育艺术的终极考场。在严格管理与爱心呵护的天平上,她始终秉持“严是风骨爱为魂”的理念,从三个维度为社会提供了育人实践。
【细微铸魂:日常琐碎中的品格锤炼】
清晨六点半的查勤脚步,值日表上的红笔批注,校服衣领的细致整理,头发指甲的各个人卫生……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实为塑造品格的基石。班主任工作绝非简单事务堆砌,而是要将扫洒应对升华为育人艺术。
汪同学曾是值日的“困难户”,倒垃圾总要再三催促。苗金香老师改变策略,每日晨读后与他共同审视值日表,用红笔郑重勾画完成事项。三个月后的某个清晨,他冒雨往返三次倒净积水纸篓,湿透的校服下挺直着责任的脊梁。从“一屋不扫”到“心怀天下”,正是通过晨昏相继的细节浸润,将自律意识刻进学生的青春血脉。
班级管理中,苗老师坚持“三查三促”原则:查考勤促守时,查卫生促责任,查仪表促自律。一个提醒的眼神,一句暖心的叮咛,次次看似微小的互动,都在构筑着品格的万里长城。
▲苗金香老师
【裂缝生光:特殊个体的教育救赎】
对父母异地独居的王同学而言,迟到是他对抗世界的铠甲,提醒他时态度还桀骜不驯。缺少了父母的监督,加上自律性不强,面对批评,难免觉得委屈以致性格孤僻偏激。了解这个情况后,苗老师主动关心他,帮他规划好作息时间,闹钟提前定好并把铃声开到最大。一天,苗老师看见他校服上裂开了30多厘米的口子,就利用午休时间,找来针线帮他一针一针缝补好。王同学把衣服往身上穿的时候很感动,当场表示:“老师,我再不让您为迟到操心了。”从此,他真的改变了,不仅早上不再迟到,课堂上听课的效率也高了,课下背书的时候也多了,作业完成得也出色了。日语考试次次全校第一,并在一次上海组织的全国性日语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后的他会主动辅导同学功课,用画笔装点班级板报,运动会上高举班旗冲锋在前。这个案例让苗老师深刻领悟:教育者的使命,是成为照进生命裂缝的曙光。对特殊学生,需要用放大镜发现闪光点,用显微镜体察困境,用望远镜展望未来。
在后续工作中,苗老师建立了“特殊关爱档案”,记录独居学生作息规律,设置晨间唤醒闹钟提醒,定期检查生活物资。当教育从说教转化为行动,坚冰自会消融。
苗老师(右一)被评为区有温度教师
【花期各美:多元评价下的静待花开】
要管理好班级,就要吃透“班情”。她经常诚心跟学生沟通、交流、谈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不成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有学生成绩不够理想,会在周记里倾诉苦恼,她会找他们聊一聊,多找他们的长处说说;有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她也会找来聊聊,告知他们山外有山海外有海。
教育心理学上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爱、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爱、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苗老师深知这一点,不断给予学生爱和赞美,让他们从内心发现自己的优点所在,从而努力学习。学生都是一粒粒充满无限可能的种子,苗老师善于发现这些种子里孕育着精彩,她负责提供阳光雨露,并静待他们花开。
▲苗金香老师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不同的种子,有不同的花期,迟开早开,同样美丽。她的班上有48个学生,老是慢半拍的冯同学,爱打球的姜同学、金同学,爱唱爱跳的周同学,接受能力差的宋同学……苗老师觉得,何必去强求他们一致,关注他们,研究他们,赞美他们,善待他们,和他们一路同行,灿烂的花迟早都会开放。
在学校举办的以“献礼百年,强国有我”为主题的第22届田径运动会上,苗老师引导学生们献计献策,发挥特长,拼搏进取,迎着风雨,展现了美好和坚强的青春风采,她带的高三(5)班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同时赢得了“精神文明奖”和“广播操优胜班级”的荣誉,48颗种子终于破土而出,向阳绽放。
【教育回响】
“班荣我荣”的凝聚力在运动会上完美展现:风雨中整齐划一的广播操,接力赛时声嘶力竭的呐喊,领奖台上相拥而泣的笑脸。这份集体荣誉感,源自苗金香老师日常管理中“严爱相济”的沉淀。
教育是严爱交织的艺术,既要执着淬炼又要静候生长。当我们在琐碎中坚守,在裂缝处播种,在等待中相信,终将见证48颗种子绽放出48种春天。正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教育更不能没有爱——这是苗老师从教多年最深的领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