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结婚了

——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助推式指导

一、案例背景:

跑男是最近比较热播的一档综艺节目,跑男中的偶像Baby和黄晓明结婚的消息在小朋友之间不胫而走,有的说“我在我妈妈的手机里看到Baby结婚了,好漂亮”;还有的说“我喜欢她穿婚纱的样子”......另外,孩子们在国庆假日里有机会参加了各种婚礼,有的还当上了小伴娘、小花童。

他们有了亲身的感受和直接的体验,对成人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于是乎出现了一系列围绕“结婚”所展开的游戏。老师见证了孩子们游戏中的成长和收获,看到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演绎“新娘”的故事。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来进入这别有情趣的“结婚之旅”吧!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场景一:婚纱不见了

三位女孩子来到衣架边,张依一边翻找挂着的衣服,一边嘀咕:“婚纱怎么不见了?”星星说:“我也不知道。”星星也帮着一起在衣架上找,随后她跑到材料区,蹲下来看了一圈,恰好胡老师走过来,星星说:“白色的婚纱不见了。”胡老师说:“那没有婚纱怎么办?要不我们一起做吧!”星星迟疑地看着老师,然后胡老师指了指材料架:“看看,我们能用什么做婚纱呢?”

问题:婚纱怎么会不见的?

分析:在游戏中我们常常会投放一些现成的、纱巾、围巾、头饰等以满足幼儿装扮的需要,这些材料简单、方便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它的高结构性不能满足幼儿自由想象和创造发挥的需要,有时甚至局限了孩子的想象和压制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

游戏中的这块纱巾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老师从之前多次的游戏中发现了这一情况,深思熟虑之后,老师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在游戏开始之前,把纱巾从衣架上拿掉,人为给孩子制造了一点小问题,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孩子主动去制作婚纱。

可见,教师对游戏材料的支持不仅仅只是在增加投放材料上,正是因为老师的“减材料”这一不同寻常之举才推动幼儿的再创造,改变了原本只是单纯、低层次的穿戴行为,为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创造了机会,最终使不同区域的游戏材料和游戏人员发生了联动。

介入原因:婚纱不见了,孩子不知所措时

导引策略:直接建议尝试自己制作婚纱

效果:幼儿开始思考能用什么材料代替制作婚纱

 

场景二:我们来做婚纱吧

星星在材料堆里寻找了一番,胡老师说:“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做婚纱?”星星找到了同样是白色的一次性塑料台布,拿起来扬了一下。在做皇冠的小朋友说:“我们先要做这个。”星星立马把塑料布放了回去。胡老师在边上轻轻地说:“新娘子最需要一件什么?”张依说:“我们要先做婚纱!”星星又一次把台布拿出来,在同伴面前扬了一下说:“我们要不要用这个?”张依张大嘴巴,一副吃惊的样子:“我还是去找纱布(头纱)。”张依跑去找纱布,星星手里拿着台布不知所措,看到同伴都跑了,自己也加入了寻找头纱的行列中。

孩子们在活动室到处寻找,始终不见纱布的踪影,星星悻悻然地回到材料区,蹲下来手攥着台布的一角,望望同伴,看看老师。胡老师微笑着指指台布说:“星星,你可以试试看。”星星脸上立即露出了微笑。拿起台布塞到张依手里。张依接过台布围到身上,比划许久,点点头,露出笑容。

分析:

星星三度拿出白色塑料台布,都没有动手做,第一次放弃是因为与同伴的想法不符,第二次放弃是因为被同伴直接否定。在找不到婚纱后,她又回到材料区,可以看出她心里始终没有放弃这个想法,但是由于星星的自我肯定不够,而一再动摇自己的想法,或许她需要的就是老师或同伴的一个鼓励和肯定。老师观察到了星星这样的行为表现,在她即将要放弃的时候,老师给予了她精神上的支持,促使她主动地用行动去建议同伴接纳她的想法,最后,她成功了。在孩子们因为无法确定材料制作婚纱而难以实现游戏愿望时,老师的一个肯定和鼓励,使得游戏能够继续延伸和扩展。

老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发现了创造的火花,用自己适度的导引支持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发现了一个有价值的游戏主题。老师根据经验判断这个自发的游戏主题,有丰富的情节发展空间,有多种能力发展可能蕴含其中。

介入原因:星星的想法得不到同伴的支持,数次动摇即将放弃用台布自制婚纱的想法

导引策略:肯定星星的想法,鼓励她大胆尝试

效果: 星星从只会小声地建议同伴变成敢于直接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场景三:固体胶or双面胶

张依和思源用彩色纸做成纸卷,往纸卷上涂了一点固体胶,贴到了台布上。星星拿来了一把闪亮的扭扭棒,说:“张依,我们用这个吧。”张依抽了一根出来,开始在扭扭棒上抹固体胶,第一根黏上去了,第二根也黏上去了,当粘第三根的时候,发现第一根松动了。张依看了看星星,星星用固体胶粘的扭扭棒也都掉下来了,张依停下手中的动作。胡老师走到张依身旁说:“你觉得固体胶和双面胶哪个更合适?”张依撕下一段双面胶黏到扭扭棒上,再黏到台布上,用手按了按,发现稳稳地。

分析:

张依第一次选择的粘合物是固体胶,粘合对象是纸卷的时候她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当粘合对象换成扭扭棒时,她理所当然地认为固体胶也是可以的,可尝试到最后发现不行,并观察到同伴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猜测,此时张依也是想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

老师以成人的经验判断,张依用固体胶粘扭扭棒的行为肯定是不能成功的,但此时老师并没有直接干预,而是再等等,给孩子试错的机会,让他们在失败的经历中积累正确的经验。

介入原因:张依多次尝试用固体胶粘合失败,并且无法从同伴那获得更好的经验。

导引策略:直接拿出固体胶和双面胶给张依比较,唤起张依对使用双面胶的原有经验。

效果:最终促使她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场景四:婚礼进行曲

潼潼找来了涛涛让他做新郎,涛涛说:“怎么搞?”潼潼说:“抛花!抛花!”小羽伴娘拿起一把彩色碎纸,往上抛了出去。扔了两把之后,其他的伴娘们也都学她那样做。一时间欢呼声、尖叫声此起披伏,吸引了其他区域的孩子也加入了撒花的混战中,整个教室沸腾了。容器里的彩色碎纸都被孩子们抛洒完了,有的孩子还从地上捡起来再抛洒,有一个孩子把装碎纸的容器也举了起来。场面相当混乱……

教室里响起了优美的音乐——《婚礼进行曲》,潼潼指着新娘说:“走过来,走过来!”张依踩着音乐的节拍,捧着花球,走了一个来回,一脸腼腆的样子。停下来后张依将花球往身后抛了出去。蹲在地上捡碎纸的伴娘们都围拢过来抢花球。没抢到花球的伴娘们把碎纸一把一把地往新娘头上撒去,新娘在前面走,伴娘在后面跟着。

   分析:

彩色的碎纸将游戏推向了高潮,单一的抛撒动作给孩子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吸引了其他区域的幼儿也不明就里地加入了机械抛撒的“死循环”,孩子们似乎已经忘了游戏的初衷,脱离了主题,此时老师没有立即阻止,她选择观望和等待。当幼儿把容器也抛举起来,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时候,老师觉得是时候介入了。是简单粗暴地干预孩子们,结束这个环节呢?还是有其他更自然的方式呢?当《婚礼进行曲》缓缓响起的时候,新娘走起了台步,伴娘跟随其后,杂乱无章的抛撒变得更有序。一味的语言直接介入显得刻板,老师在此时用音乐暗示,巧妙地让游戏回归到原先的主题上。

介入原因1. 当出现抛举这样的危险动作

2.其他区域幼儿的加入干扰了游戏

导引策略:用婚礼进行曲吸引幼儿的注意

效果 唤回游戏主题,烘托游戏氛围

 

三、反思与跟进: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作为观察者、合作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游戏。只有在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作出准确的判断后,才能进行导引,适时的介入、有效地指导才能推进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就幼儿的自发情节进行价值判断,并把握介入的时机,以及用什么样的形式介入,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介入的时机

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情况,让老师处于介入与不介入的两难中,盲目地介入游戏,不仅会打断幼儿正在进行中的游戏,干扰幼儿原来的活动意向,而且还会影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伙伴间的相互作用。只有恰如其分的“引”才能推进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所以,不让自己成为一个“不速之客”,选择介入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1.当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

幼儿在游戏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作为游戏指导的主体,要至始至终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对于幼儿来说,老师是他们最信任的人,所以在当其遇到困难、困惑时,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向老师进行求助。而这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活动情形要做出相应的帮助策略,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游戏丰富开展下去。

2.当幼儿自身想法得不到肯定,变得沮丧时

由于幼儿个性的差异,常常在游戏中也表现出不同,有的幼儿比较强势,愿意表现自己的想法并会大胆地将想法付诸于行动,而有的幼儿比较内敛,有想法又不敢于表达,特别是在自己的想法多次得不到别人肯定时,将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情绪,如果此时教师任由其不闻不问,很有可能就会迫使其放弃继续游戏,甚至影响到以后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而教师如果在此时给予幼儿一个直接的支持回应,将会使游戏继续延伸和扩展。

3.当幼儿遇到困难,游戏进入瓶颈时

幼儿的经验水平和能力的不同,会因为一些困难而使游戏无法顺利进行,教师要善于把握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学会等待幼儿,给予幼儿试挫的机会,允许幼儿有失败的过程,引导幼儿在失败的经历中积累正确的经验在这之后给予幼儿建议式的指导,即确保幼儿的自信心不受伤害又助使游戏继续顺利发展。

4.当幼儿的行为存在安全隐患时

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游戏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教师如果发现可能造成伤害的危险性行为,就应该及时介入,化解不安全因素,否则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

 

(二)介入的方法

1.语言指导

言语的干预对游戏的进行也具有定向和动机的作用,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合理地运用语言,既能提高指导游戏的效果,又能保证幼儿自主性得到发挥。如:当诱饵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时可以运用询问、提问的疑问式语言进行对话,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启发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思考、解决问题; 针对游戏中缺乏自信的孩子,以正面、积极的鼓励式语言与幼儿对话,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与成功感;当幼儿遇到困难游戏没有进展时,以具有一定指向或暗示的建议式语言与幼儿对话,激发幼儿的潜在经验,帮助幼儿构建起新的游戏经验。

2.行为指导

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身体语言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比如,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创造性行为时,教师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表示肯定。

3.材料指导

幼儿在游戏中时刻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及时提供及更新游戏的材料对幼儿游戏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除了为幼儿增添材料外,也可以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减材料,运用材料引发愿望,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四、研讨再思考

当游戏结束时,有的孩子满足,有的孩子尽兴,有的孩子遗憾,有的孩子意犹未尽,我们何不抓住“装扮新娘”这一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和孩子一起进行一次思维碰撞,帮助幼儿整理、分享和提升经验呢。

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除了用台布还可以用什么来做婚纱?

◆新娘还需要什么?

了解了孩子的需求后,我们决定跟进后续材料,利用材料推动幼儿的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大家一起收集生活中的材料、制作首饰、喜糖、婚车……

孩子们经历了一场从没有婚纱到制作婚纱到演绎婚礼的旅程,在老师深层次的追问和引导下,与同伴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和经验迁移,在愉快的游戏中,他们学会了遇到困难解决问题、自制道具、与同伴协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升生活经验,正是因为老师潜心的观察、适时的介入、巧妙的导引才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