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下午,拱墅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课改种子学校、课改重点项目工作会议在区教育研究院北三楼会议室召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区教育研究院沈旭东院长、何丽红副院长、徐瑰瑰老师及区课改种子学校、课改项目学校的校长、联系人参与本次会议。各课改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推进工作做总结,崔允漷教授针对性做指导。

首先带来分享的是拱宸桥小学郁明校长,在《运河文化课程实践的三种样式》中,郁校长分别从课程实施的定位、课程实施的样式和课程实施的成效三方面来阐述。北秀小学范晓红校长对本校《衔接生长》的课改项目作了详细汇报,她强调要做立足校情学情、产生实际教育效果、具有操作意义的校本课程。半山实验小学的周晓婷校长给我们介绍的是《半山缘课程》,周校长介绍了半山缘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三大亮点以及围绕这些亮点对课程实施的具体展开。

德胜小学廖红副校长汇报的是《“新星”志愿在行动》, 从“小小志愿者”项目背景、项目特色和项目发展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尽阐述。大关中学何苹老师给大家分享的是《指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校本STEM课程开发与实施》,并对《乡情古塔》作了详细汇报。文晖中学林肖骏老师对《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实践研究》的研究和实践范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尤其是将学科走班发展为分层走班,研究的各阶段合情合理,数据展示有理有据。

省教科院附小傅世玉副校长就《“行走·发现” 基于项目学习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进行了汇报,同时也就项目的定位和实施方式等提出疑问。新城实验小学方丽芳老师、和长阳小学顾君副校长均就课程等背景、实施内容和总结反思进行了详细汇报。新华实验小学毛燕敏老师就《“新小孩”课程体系》进行阐述,课程延续绘本特色,继往开来,开拓创新。

大关小学葛蓉丽老师的分享主题是《精品化课程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以艺术类课程为例》,分别就“意·现”课程和“艺术护照”为例阐述成果。在卖鱼桥小学朱雅萍老师的分享《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研究》中,分别以“语文大单元”、“数学大任务”、“渔之韵项目课程”三个方向阐述研究过程,并得出一系列结论和研究成果。拱宸中学王华老师分享了《项目化推进“学历案”给教师赋能》,学校通过学习、编制、示范等三个阶段,达到既定教学目标,也获得诸如更好的合作等额外收获。

崔教授对各项目的分享汇报进行了真切点评,字字珠玑、义正辞约。无论是对拱小的选题和课改思路、大关中学项目的实践性和可行性、还是其他各校的所行所思,崔教授对都对大家的所做所行高度赞扬。同时,也穿云拨雾地提出了许多建议:如课改过程体系完善、内容翔实,但存在新名词多、理解成本高的问题、课程体系建设中定位问题。除此之外,崔教授还解答了各校课改项目所面临的困惑,为各校的课改工作点亮明灯、指明方向。

最后崔教授总结本次课改项目成果阶段会议,他表扬了每一所学校的努力,也希望各学校对自己的项目案例多一些实践,努力打造好自己的校本课改特色项目。本次课改种子学校、课改重点项目阶段总结会就此到一段落,但闭门造车不如广交友朋,这样的群英汇聚的集会总让人受益匪浅,加之权威专家倾囊相助,相信定会开花结果!

撰稿:大关中学 何苹

省教科院附小 郑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