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和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初中科学学科联合开展了“依托专业化学习方案开展初中科学微项目化学习展示研讨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展示比较、专家引领、回顾展望等环节,进一步推动拱墅区初中科学“以学历案为抓手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改革”的实践。积极回应“运河之声”课程教学节提出的“新课标背景下实践育人的新探索”的要求。

杭州市风帆中学刘雪婷老师执教的课题是《盆栽自动滴水器》。从“国庆节后教室盆栽因无人浇水而萎蔫”这一真实情境出发,发布“盆栽自动滴水作品征集令”这一任务,小组合作进行方案设计、呈现与展示。整节课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围绕“任务一:探寻制作盆栽滴水器的原理”→“任务二:设计盆栽滴水器方案与图纸”→“任务三:优化自制盆栽滴水器”→“改进与拓展”展开。课题紧扣新课标中的“工程设计与物化”这一核心概念,以学历案为依托,以评价量表为载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激发创新能力与批判、质疑的态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的郝艳芳老师《神经调节》一课,以项目化学习方式,基于“如何为断臂英雄设计假肢”这一驱动性问题展开本节课的教学,先以研究缩手和听定动作为任务,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果交流评价,掌握缩手反射和听写反射的完成过程及两者的区别,初步建构“真肢是如何工作的”的相关知识;进而引出新问题——“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哪里”,并基于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寻找证据的过程;最后通过为断臂人士设计假肢,实现对所学内容的迁移应用。本节课郝老师立足于新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素养,从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最后依据科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如何让假肢具备真肢的功能”,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了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钱塘区教研员姚雪飞老师以《项目化学习之思考》为主题,结合本次联合活动展示的项目化学习这一教学方式,作了专题报告。姚老师报告从学科项目化学习“为何”和“何为”两个方面,细阐述和分析了项目化学习的意义和实施方法,使我们明白,项目化学习是以完成学科内特定项目(任务)为目标的具有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也是在特定任务驱动之下,师生、生生共同参与探索,协同式对话,促成问题解决,展示成果的教学新样态。项目化学习可以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养成,使我们的教学走向“以生为本,学为中心”。

姚老师报告中,结合两节课很好地诠释了学科项目化学习“为何”和“何为”。姚老师对两节项目化学习的课堂给予了高度赞赏。她认为刘老师执教的《盆栽自动滴水器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为中心”,课堂中的学生设计、展示、汇报、评价等流程反映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只是一个倾听者和指导者。六个小组各式各样的方案虽然设计质朴,但是解放了学生的思维,项目化学习方式让学习在每个学生身上真实发生。同时她也从学生身上看到了模型建构和推理论证能力等一系列的科学核心素养。郝老师执教的《神经调节》一课中,老师通过相应的驱动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交流与评价,实现主动习得知识,建构知识,深入科学本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促成素养的养成。姚老师结合课堂上学生提的一个非常规性问题:“信息的传导是否可以不经过脊髓而直接到达大脑”,肯定了郝老师的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她认为郝老师通过项目化学习这一方式,重构了课堂设计,呈现了课堂的新样态,也做到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活动的最后,叶老师对本次项目化学习研讨活动作了总结,他认为今天的展示活动指向“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深度、真正的学习,两节课各具特色,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都有着浓厚的科学味,展示了我区科学学科依托学历案开展项目化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样态,很好地推动了区内的教学方式变革。他相信今天的活动让每个老师的课堂都在向着有更大价值的方向前进,助力于拱墅区初中科学课程改革!




供稿: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

审核:于浙园 叶卸麟

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拱墅区教育学会初中科学分会

2022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