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拱墅区七、八年级科学教师齐聚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研学厅,参加区初中科学“微项目化学习”教学培训活动。本次活动共三项内容,首先是杭州第十四中学附属学校王蔚老师和杭州育才中学陈晶晶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接着是两位教师的观点分享和教学反思,最后是区科学教研员叶老师对展示课的点评和对以“微项目化学习”为抓手,探索初中科学学科实践样态的展望。

王蔚老师带来的微项目化学习展示课是《“凝胶工艺品DIY材料包”——亚运纪念品研发讨论会》。王老师以开发亚运纪念品之凝胶工艺品DIY材料包为学习项目,以如何获知DIY材料包中凝胶的体积为驱动问题,通过“设计方案、集思广益”“执行方案、测算结果”和“实践验证、反思总结”三个议程,引导学生经历设计方案、评价方案、实验测量、交流反思等学习环节并最终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王老师还通过PTA量表引导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反思。整节课教师能基于真实情景,提出挑战问题,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用“学科的方法”实践“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

陈晶晶老师带来的微项目化学习展示课是《水中救生装置的设计》。陈老师首先通过溺水事故典型案例、溺水伤亡大数据和溺水救生设施现状的分析,提出“设计一款携带方便的溺水救生装置”的学习项目。接着,陈老师通过“如何将人浮起来”“如何将人快速浮起来”以及“定量分析救生装置的体积大小”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经历理论分析、救生装置模型设计(材料选择和药品选择)以及产品体积的定量分析等环节初步解决问题,最终老师还引导学生对救生装置模型和实际产品进行对比,体悟产品研发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在学习过程中,陈老师也同样重视通过PTA量表引导学生的学习和促进学生的反思,整节课学生高度参与,深度思维,像科研人员一样思考和解决问题,凸显了学科实践。

两节课后,两位老师进行了观点分享和课后反思。王老师提出,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将工程需求转化为科学问题最终回归工程实践中,让学生应用相关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也发现了,如何将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转化为问题解决能力是后续值得研究的问题。陈老师提出,通过产品的方案设计、物化检验、数据计算等过程完成水中救生装置的设计,课堂中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增强了模型建构等学科思维和自我修正和反思等学习品质。

拱墅区科学教研员叶老师高度评价了两节展示课,并对微项目化学习提出了建议。叶老师提出,如何在新课标要求下进行科学教学,转变学教方式很重要,微项目化学习是很好的学科实践样态。叶老师评价王老师能够根据当下的热点“亚运会”提出有意义的项目,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需要多少体积凝胶”,七年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相对较弱,但通过评价量表的引导,学生学习主动性好,评价反思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叶老师评价陈老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引出真实问题——“设计救生装置”,整个过程中从定性到定量且有定量难点的突破,老师能让学生建构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很好的落实工程与技术的素养要求。叶老师对评价量表的使用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量表使用的时机和呈现方式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收获颇丰。不仅提升了老师们对微项目化学习的认识,而且为新课标下如何开展微项目化学习指明了方向,为微项目化学习的不断推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期待再相聚,共话微项目化学习。



供稿:景成实验学校

审核:于浙园、叶卸麟

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拱墅区教育学会初中科学分会

2023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