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预设

  本学期我们围绕小当家工作站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提升的主题,开展推进故事。在上学期小当家工作站的环境基础上,我们以问题板块的方式,重点为绕几个板块深入细致地开展小当家活动,在和孩子的日常接触观察中提升师幼互动质量。

  能够通过多种工具的使用,在服务自己的前提下帮助同伴,为幼儿园贡献出一份力量。

  通过一些鼓励的方式(如宝石、积分、户外家钱币奖励),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活动,多多尝试。

点心自主区

今日点心、垃圾桶、留座牌、沙漏、餐巾纸。

共“情”:环境以及材料的提供都较为安全,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拿取相应的材料,增强幼儿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感,促进幼儿与同伴的交流与评价。

喝水自主区

喝水记录板、喝水行进轨道。

光盘自主区

宝石收集瓶、水彩笔(自备)、挂钩、网格架。

工具区

通过多种工具的使用,丰富工具经验,能够与同伴合作,互帮互助。

能够将自己服务的经历在本子上记录下来。

实践工具区

管理员工作牌(幼儿手绘)、挂绳、挂钩若干。

儿童活动能“共建”,就是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和孩子一起共同商定决策,然后执行的,师幼共同参与的这个活动是共建的。

劳动工具区

提供脸盆、扫把、拖把、抹布、鸡毛掸子等。

分工记录区

了解一些整理小技巧,让教室更加整洁和干净。

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为幼儿园服务的意识。

实践记录区

小当家记录本、挂钩、水彩笔。

儿童交往能“共融”,无论师幼和幼幼能够包容接纳,让他有一定的归属感。

儿童表达能“共识”,儿童所有的语言表达、动作表征还是书面表征都是在班级环境当中,是可以让他看到自己的,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我们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小组人员分配区

每周安排、“班级小当家”轮班表、圆环、挂钩。

前期环境创设图

我们的小当家工作站环境创设根据菁禾“六共”进行,在期初我们还是延续上学期的整体布局,在实施过程中,在和小朋友不断完善工作站环境。

二、实施的过程

本学期我们聚焦小当家工作站,以“师幼互动”为重点角度,在实践与运用的过程中,从师幼互动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策略的运用与实践,分析师幼互动的现状与问题,不断自我提升师幼互动能力,并进而推进小当家工作站的环境活动深入开展。

(一)实施的第一阶段

1. 幼儿表现

本月的小当家工作站活动结合“雷锋日”开展,小朋友们准备了清扫工具,我们来到了沙水池进行清洁。小朋友们都很热情参加活动,都卖力地完成打扫任务,他们说:“我想像雷锋叔叔一样,把沙水池打扫的干干净净。”

2. 分析思考

小朋友们在进行小当家劳动日活动的时候,教师和他们的互动还是很频繁的,主要有一下几种类型的互动主题:展示、告状、求助。

支持策略

针对这几种互动主题,我采用的支持策略是倾听、询问、接纳。但相对来说可能一对一的对话会比较仓促,一方面要估计个别孩子的安全,一方面又要回应小朋友的问题,可能就不太投入,不太能静下心来回答。

后期调整

针对师幼互动不够深入,回应比较仓促,回应策略比较单一的问题,后期再师幼互动策略上将互动主题进行逐个击破,并多次尝试,不断修炼自我。

案例一:老师,我不想扫地了我想擦箱子

在这次的沙水池打扫中,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一样清洁工具。大果果忘记带工具了,所以老师就让他从小当家工作站里的工具中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工具,大果果调了一个扫把。于是,我给他直接分配了清扫沙水池周围沙子的任务。刚开始大果果兴趣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后来大果果看到其他小朋友拿着抹布可以用水擦箱子,他就走过来跟我说我不想扫地了,我想擦箱子。我看到没有工具多出来,于是就问他:“你为什么不想扫地呀?”大果果说:“我已经扫干净了。”我说:“那你换一个地方扫一下吧。”于是我给大果果找了一个地方继续进行打扫。

行为分析:大果果对打扫这件事情的兴趣不是很高,看到其他小朋友玩水就想要去试试。于是向老师提出想要换一个游戏的请求。教师虽然给大果果提示,让他去其他地方打扫,但是后续的清扫游戏对他来说就不是那么有趣了。

教师互动行为反思:教师询问了幼儿想要换一个游戏的原因,然后委婉的拒绝了小朋友,给他寻找了另一个地方进行清扫。教师运用到的回应策略有倾听、询问、建议。但是缺少了一些激励,所以导致大果果的动力不是很足,后续游戏的兴趣不高。

调整策略:在和小朋友互动的过程中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鼓励和肯定的话语,要更加有温度。

本阶段,是师幼互动调整的第一阶段,教师在和幼儿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要和小朋友们更加亲切一些,多一些人文关怀的角度,多鼓励激励幼儿,正向管教可能会让他们更加有动力哦!

实施的第二阶段

本月我们常常发现小朋友在图书角看完一本书后,书架上就一片狼藉;小朋友用完固体胶和记号笔后往往是笔帽和笔杆分了家,或者固体胶的盖子散落在一边。根据当前班级幼儿最突出的整理问题进行了重点的推进,重点针对师幼互动中教师的策略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实践。

幼儿表现:我注重萌发幼儿争做班级小主人的意识,使他们乐意参与班级整理。如:呈现整齐的图书区和凌乱的图书区两张图片请幼儿进行对比观察,然后让他们说说两张图片的区别和喜欢哪一张图片,最后请幼儿讨论讨论图书区整理整齐的好处。

分析思考:萌发小朋友争做班级小主人的意识,使他们乐意参与班级整理。通过讨论,幼儿意识到整理图书的重要性,萌发了争当班级图书管理的小主人,从而能积极主动地整理好图书。

支持策略:在师幼互动当中我主要采用的形式的是团讨和个别交流。首先我会运用团讨的形式激发幼儿自主整理的兴趣。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还注重和幼儿一对一的交流,轮流担任班级物品整理管理员,与他们进行沟通,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整理,并监督别的小朋友整理。

后期调整:后期我们会针对其他区域出现的整理问题与幼儿进行一个团讨,通过一些其他的方法如,标记提示法、榜样学习法、讨论总结法激发幼儿自主整理的兴趣。

案例二:磁铁宝宝不回家

幼儿正在进行玩具整理活动,他们将自己使用的玩具收拾好并放入相应的盒子中,大多数幼儿都听从了教师的提醒,主动整理玩具,但有几个小朋友却不愿意把玩具收回去。其中,王尧小朋友不愿意手绘磁铁,他很喜欢这个磁铁,因为他一直在探索磁铁的秘密,他想一直玩下去。当其他小朋友建议把汽车收回去,他皱着眉头,嘟着嘴巴。当其他幼儿从他手中抢到玩具之后,他立刻发出尖叫声并对其吐口水。老师过来询问此事:“怎么回事?你为什么不收玩具?”王尧说:“我还想再玩一会磁铁,不想收玩具。”老师说:“时间已经到了,小朋友们都在等你收好。”王尧说:“我的计划还没有完成,我要再玩一会。”老师说:“我明白你还想再玩一会的心理,当我想要玩的时候被打断心理也是很难受的,那等到音乐结束前还有几分钟,你再玩一会,等音乐结束了一定要收起来了哦。”

行为分析:小朋友们正在成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希望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当幼儿心中有个计划,想在某种情境中玩耍时,一但寻找到符合需要的玩具他们就会与之主动互动,突然听到要收玩具,他们内心就会特别不满。

教师互动行为反思:因为看到小朋友之间已经产生了吐口水这种比较不良的行为,我采用的师幼互动方式是直接参与,教师直接询问幼儿什么情况,引导幼儿思考行为是否恰当,以及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办法策略。

调整策略:还可以运用旁观倾听的方法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通过一些隐性暗示,认可的表情,简单的手势进行对话。

第二个阶段小朋友与教师互动的频次有所增加,幼儿的活动引发了他们对整理物品的思考,期待他们用更多好的办法,帮助幼儿能够早点进行掌握更多的技能。

实施的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我依旧将和幼儿一起对班级中的物品进行规整,这次我们重点梳理了幼儿个人物品的摆放要求,并鼓励幼儿自己大胆尝试并不断练习。我发现幼儿能够将整理箱里的物品进行有序摆放,不再出现箱内物品盖子盖不上的情况了,同时水杯的带子也缠绕地更加整齐啦。我采用了一些更为有效的回应来让师幼互动更有温度。

案例三:缠绕不起来的水杯带子

在晨间锻炼游戏活动开始前,小朋友们都会把水杯带子放在水杯车上。这时甄甄正在绕背袋子,可是她的水杯带子有点宽总是缠绕不好。她向老师寻求帮助说:“王老师,我的水杯带子怎么总是绕不好?”王老师说:“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可以具体说一说吗?我会帮助你的。”甄甄说:“水杯带子绕了一圈以后就是塞不进去,这可怎么办呀?”面对甄甄的问题,我没有马上就告诉她答案,而是给了她一个建议:“我认为你可以把水杯套的拉链拉下来。”于是甄甄在我的提醒下将被套的拉链拉下来以后就很快绕好了。

行为分析:甄甄的动手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是她的性格比较依赖和畏难,这一点妈妈也是和我们有说起,希望我们能够鼓励甄甄多尝试一下困难的事情自己解决。

教师互动行为反思:面对孩子的问题,我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提示一个关键步骤,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答案。

调整策略:回应幼儿在日常操作中的困惑,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当幼儿遇到出乎意料的问题和疑惑的时候我们教师需要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即使做出回应,引发幼儿思维的不断深入。

第三个阶段我针对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回应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调整,我不再急于告诉幼儿解决事情的办法,而是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究与思考。

实施的第四阶段

这个阶段,结合当下主题“我来显身手”,我们开展了班级管理员的活动。小朋友们通过自主报名,投票竞选的环节,当选出了班级各个区域的管理员,在一次集中的区域整理活动中,小朋友们纷纷投入到不同区域之中进行区域整理,教师则在一旁观察幼儿的整理情况,并做好与幼儿适时互动的准备。

案例四:

小橙子和佩奇是负责整理建构区的两位小朋友。她们先是试图将大块的积木和玩具分类放置,但由于分类不明确,很快又变得一片混乱。接着,他们尝试按照形状和颜色进行整理,但由于缺乏组织和计划,整理效果并不理想。几次尝试后,孩子们显得有些泄气,纷纷表示不知道如何继续。

看到孩子们遇到了困难,小橙子鼓起勇气走到老师身边,说:“老师,我们不会整理建构区,您可以帮帮我们吗?”佩奇也附和道:“是啊,我们试了好几次,都整理不好。”孩子们的眼神中透露出渴望帮助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老师蹲下身子,耐心地询问孩子们:“你们是怎么尝试整理的呢?遇到了什么困难?”孩子们纷纷描述了自己的尝试和遇到的问题。老师认真倾听,并观察了建构区的现状,对孩子们的困惑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针对孩子们遇到的问题,老师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我们可以将大块的积木和玩具按照类型进行分类;然后,对于小块的积木,我们可以按照颜色或形状进行排序;最后,确保每个玩具都放回原位,这样下次玩的时候就能快速找到了。”老师还亲自示范了如何分类和排序,让孩子们更加明白操作步骤。

行为分析:在本次整理活动的过程中,两位小朋友在整理建构区时遇到困难,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空间感知、分类能力、计划组织能力等尚未发育完全。在面对一堆杂乱的建构材料时,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分类和整理。此时,他们选择向教师求助,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他们相信教师有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希望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习到更好的整理方法和技巧。

教师互动行为反思:通过这次整理建构区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整理玩具和场地,还培养了他们的分类、排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孩子们也学会了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向老师求助,而不是轻易放弃。老师也深刻体会到,在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时,要耐心倾听、了解情况,并提供具体的策略性指导,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

调整策略:教师在面对幼儿的求助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替代幼儿解决问题。而是应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幼儿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第四个阶段我针对幼儿的求助还是有些着急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给幼儿更加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调整,以后还需要再思考对幼儿回应的问题,尽量利用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三、互动策略的梳理(6月)

(一) 创设积极互动氛围: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积极、和谐、安全的师幼互动氛围。这要求教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温和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通过鼓励幼儿参与讨论、分享经验,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从而为师幼之间的深入交流奠定基础。

(二) 倾听与理解幼儿:倾听是师幼互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应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和观点,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在倾听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专注,避免打断幼儿,用眼神和表情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通过倾听,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为后续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三)个性化学习支持: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学习速度、兴趣点和认知风格上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这包括为不同水平的幼儿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为有特殊需求的幼儿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等。个性化学习支持有助于让每位幼儿都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激励式互动策略

激励式互动策略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奖励、肯定等方式,对幼儿的进步和努力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这种正面强化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互动中来。

追随式互动方法

追随式互动方法强调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跟随幼儿的兴趣和节奏,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当幼儿对某个话题或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时,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一教育契机,深入引导幼儿进行探究和学习。通过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师幼互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互动策略和方法,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收集家长的反馈、与同事交流讨论等方式,了解自己在师幼互动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制定改进措施。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幼互动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环境支持

材料提供:在材料提供方面,教师需要关注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适宜性。丰富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多样性的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材料的适宜性也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供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

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方面,教师应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和灵活性。教室内的空间应该根据活动的需要进行调整,既要有足够的活动区域,又要有安静的学习区域。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空间的安全性,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墙面、角落等方式,为幼儿创设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让环境成为幼儿学习的“第三位老师”。

操作要点: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鼓励他们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二是要注重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互动方式;三是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四是要保持与幼儿的良好沟通,及时反馈和评价他们的表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教师指导

教师参与:

(1)明确目标与内容:教师需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确保活动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匹配,同时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与记录: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反应,记录他们的行为特点和兴趣点,为后续的教学计划提供依据。

(3) 引导与启发: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示范等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评价与反馈: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2. 教师不参与

(1) 创设安全环境:在不参与的情况下,教师应确保活动环境的安全性,防止幼儿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生意外。

(2) 提供充足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以满足他们自主操作和探索的需求。

(3) 观察与记录:在不直接参与的情况下,教师仍需保持对幼儿的观察,记录他们的行为特点和表现,以便后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 适度介入:当幼儿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引导时,教师应适时介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成效与反思

(一)对小当家工作站活动的回应行为反思

教师的有效回应能够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探索。在活动中,当幼儿遇到问题或困惑时,教师若能给予有针对性的回应和指导,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就能够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提升。这种有效回应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践中,我也在回应行为上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些教师过于强调活动的结果和形式,而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内在需求;有些教师在回应时缺乏耐心和倾听,没有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师幼互动的质量下降,影响活动的效果。

基于以上的反思,我认为在小当家工作站活动中的回应行为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内在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支持;二是注重引导幼儿的探究和发现过程,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和创新;三是保持耐心和倾听,给予幼儿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建立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

幼儿在小当家工作站活动中的成长与收获

首先,师幼互动在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活动中,教师会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他们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这种互动使幼儿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摸索,最终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整理物品、清洁环境等。同时,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愿意主动参与活动,进一步提升自我服务能力。

其次,师幼互动促进了幼儿同伴互助合作能力的提升。在活动中,教师会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引导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会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寻求帮助,从而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此外,教师还会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乐于与他人合作。

再者,师幼互动有助于幼儿体验助人为乐的情感。在活动中,教师会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需求,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当幼儿表现出助人行为时,教师会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幼儿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这种互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还让他们学会了感恩和回报。

此外,师幼互动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与担当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活动中,教师会为幼儿分配具体的任务和责任,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同时,教师还会通过观察和引导,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种互动让幼儿学会了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师幼互动在幼儿小当家工作站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同伴互助合作能力,还让幼儿体验到了助人为乐的情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并拓展了他们的社会认知视野。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师幼互动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努力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