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预设
本学期结合“儿童友好”理念下环境研修的大背景下,我们对“师幼互动”的前期预设有以下方面:1. 教师与幼儿共建环境,在创设环境之前可以与幼儿进行讨论,以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创建。2. 教师和幼儿需要共同沟通互动。
树立爱劳动的意识,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值日生工作的兴趣。
通过尝试、练习等方式,学习扫把、抹布等工具,进行劳动。
值日生工作表:
值日生工作牌、工作内容、夹子等。
儿童环境有共“情”,环境以及材料的提供都较为安全,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拿取相应的材料,增强幼儿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感,促进幼儿与同伴的交流与评价。
小当家工具:
扫把、畚箕、抹布等清洁工具。
生活自主区
细化值日生工作,幼儿协商后坚持“值日生制度”,让每个幼儿都能做一回值日生。
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升自主服务能力。
儿童生活能共“议”
儿童活动能共“建”,培养幼儿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幼儿,认可他们的行为,同时鼓励他们认真执行相应的任务。
前期环境创设图
环境因素最能影响幼儿,因此我们在墙面上留白,也想让幼儿参与到墙面,与之产生互动。
二、实施的过程
中班下的小朋友比上学期更爱劳动了,他们愿意主动帮忙,愿意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在环境及奖励策略也稍微调整了一下。
(一)实施的第一阶段(3月1个案例)
我们已经更换了值日生工作牌,让幼儿自主选择工作内容后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施。
案例一:
中午吃好饭,满满就在教室找杨哲瑞,对他说:“今天是我们抬床!我们快去吧!”于是杨哲瑞跟着满满进入到午睡室,他们俩合力把床铺从窗帘处拉了出来,但是最上面的床铺太高了,两人实在没办法便来找我们帮忙,我帮他们把上面两层床铺搬下来以后,满满立马说:“老师今天我和杨哲瑞抬床,剩下的我们来!”于是两人合伙把床铺成功搬完。
阶段小结:刚开学一个月,发现班里有些小朋友是比较清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并且很乐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小朋友不清楚值日生规则,所以他们需要被提醒,被督促,我们发现其实幼儿同伴之间的互相提醒是最直接,也是让幼儿更具有劳动动力的来源。在该阶段,师幼互动体现在当幼儿达不到某种程度时会自己来寻求老师的帮助。
实施的第二阶段(4月1个案例)
上一阶段发现小朋友很少能主动做值日的,且考虑到之前的工作牌是现成的数字号码牌,而且牌子比较小,有些幼儿不认识数字,分不清哪个是自己的工作牌。于是我们让幼儿手绘自画像并打印下来塑封,形成现在的工作牌,幼儿对自己画的工作牌更加清晰明了,同时我们也对每次能够完成自己值日的小朋友奖励一个圈圈。
案例二:
景希吃完饭漱好口,去套了一个圈圈后,经过了值日生墙,她看了一眼上面的值日生牌,然后跑到天天旁边说:“天天!你快点吃呀!我们两个是抬床的!”天天:“哦对!我选了抬床。你先等我一下,我马上就好!”……
吃完饭的天天立马找到景希,两个人开始抬床,景希笑着说:“还好我跟你的个子都是比较高的,不然我们都抬不下来嘞!”天天听后笑着说:“我不仅个子高,我的力气还很大呢!”说着他便将床抬得更高了一点。景希连忙叫着:“哎呀呀,天天你好好抬床,我们抬完了就可以去套圈圈呢!”天天立马配合景希,两个人抬完后来找老师,成功获得了一个圈圈奖励。
行为分析:案例中景希是十分明确自己的值日生工作职责的,她的心思比较细腻,对值日生工作也很上心,还会提醒其他小朋友。从景希说的话“抬完了就可以去套圈圈”说明这个奖励机制对景希是非常有用的,她会为了获得圈圈而去主动承担值日生工作。而天天是属于被动型,不过在同伴的提醒下他也是能够立马投入到值日生工作中,也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小朋友。
教师互动行为反思:小朋友们为了获得圈圈奖励也都很乐意进行值日生工作,所以这个奖励的形式是被认可的。但是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小朋友可能没有做值日,会给自己多套几个圈圈,这样对其他小朋友会不公平。我们也在思考怎样能让幼儿公平公正获得奖励。
调整策略:圈圈放在老师这里保管,当需要套圈时来找老师要;下一阶段可以调整下幼儿的奖励机制,可以设置任务打卡单,这样不需要每天都去套圈,而是完成一周的任务再给相应的圈圈奖励,这个主要看小朋友是否能够坚持。
阶段小结:该阶段幼儿的自主参与度明显比第一阶段高,他们自己清楚了解自己选择的值日生工作,多数孩子是能够为了获得奖励而去完成自己的工作,长期经验积累下来后,主动性也变强了。
上一阶段发现小朋友做值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加,但是还没有到达人人参与的地步,有些小朋友就觉得值日这些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为了激励每个孩子都能加入到小当家中去,于是我们增加了“小组长”的职务,并且给小组长挂上了牌子。五月的第一周开始,每一个小组竞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的职责是负责提醒组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餐点环节后自己主动收拾桌面、地面;午睡环节有序摆放鞋子,折叠被子;养护植物需要及时更换水……执行一周后发现小朋友对“小组长”这个称号很感兴趣,个个都想当小组长,于是我们打算采取轮流制,每个小朋友当一周的组长,让小朋友都体验一下当小组长。
案例三:
起床铃声一响,陶俊熠就赶紧起床快速穿好衣服叠好被子,然后走下楼梯穿鞋子。穿好鞋子后陶俊熠跟梁祎晨说:“哎,梁祎晨,你快叠被子呀!”梁祎晨正坐在床上放空自己呢,听到陶俊熠的声音后看了他一眼说:“你为什么催我!”陶俊熠说:“我是小组长呀!你赶紧起来叠被子!”梁祎晨嘟囔了一句后慢吞吞得起来了。66则说:“小组长你看我快不快呀!”66已经叠好被子站起来了,准备穿外套,陶俊熠说:“你把外套穿起来就更快了。”但是66的外套是有纽扣的,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扣完一个扣子,结果发现扣错位置了,一个上一个下,66有点着急了,向下扯了3次衣服但是没有将衣服拉齐,他逐渐没有耐心,眉头皱起,嘟着嘴巴。第4次还是以失败告终,我走到他身边,和他说:“没关系的,你可以先找准纽扣的洞洞,然后一只手撑住,另一只手把纽扣拿出来。或者你实在不行可以请我们帮忙,有小组长,也有老师!”后面66请小组长帮助了最终扣上了扣子。
行为分析:《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健康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指出中班幼儿“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案例中66展示了一定的自主性和尝试,他试图自己扣纽扣,这表明他对发展自己生活能力的渴望,并在尝试中努力学习。陶俊熠小朋友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他已经掌握了叠被子和扣纽扣的技巧,还能够去帮助66系纽扣。
教师互动行为反思:教师发现66小朋友对于扣扣子有困难,介入的时机比较合适,没有在幼儿扣错后立马介入指出错误,而是在66尝试了3次后才介入,而且教师介入时语气温柔,先安慰他,再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给予幼儿帮助。这种支持有助于66小朋友建立自信心和积极性,并逐渐发展出独立自理的能力。
调整策略:首先教师可以提供扣纽扣的示范和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正确的扣纽扣的步骤,引导不会扣纽扣的小朋友学习正确的技巧和顺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每个步骤,并且让那些不熟练的小朋友经常去操作,亲自参与其中,给他们时间和机会去练习。
阶段小结:该阶段由于增加了“小组长”一职位,小朋友都抢着去做值日,积极性变得更加强烈了,但是还是有部分小朋友不愿意参与到小当家活动,我们打算下一阶段开展一次“能力大比拼”,让幼儿自定主题,规定比赛项目,选一个时间为固定的每月比赛日,这样可以人人参与,以小组为单位,如果这一组的小朋友都达到目标了,那么作为奖励,改组小朋友都可以奖励套一个圈圈。
1-1 民主竞选小组长 1-2 选出5个小组长
三、互动策略的梳理(6月)
本月我们轮换了小组长,通过投票的形式让幼儿自选组长,每天完成小当家的任务如:浇水、抬床、擦桌子等。自从选了小组长后,幼儿的生活习惯变得更加好了,能够主动抬床,积极照顾植物,及时给水培植物换水。小组长能够尽到自己的职责,及时提醒那些没有做好的小朋友,大家都在共同进步。
具体实施的框架图:
在实施小当家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小朋友会因为想做同一件事情而产生矛盾,比如:拿餐具是小朋友最喜欢做的事情了,因为可以离开教室去到楼下厨房,在小朋友的心里就会觉得只要不待在教师,做什么事情都是开心的。因此每次选择拿餐具的小朋友都是最多的。在我们还没有实施“小组长”策略之前,小朋友为了争抢下去拿餐具的名额,推拉同伴的情况出现了3次,大声喊叫着自己也想去的小朋友占全班10%,每次这个时间点大家都比较躁动,课堂有点混乱。
于是我们老师商量着解决办法,最终统一方案——设置小组长,并且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可以让人人参与,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当小组长,知道并认真履行小组长的职责,小组长是可以下去拿取餐具的。当然想要当上小组长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吃饭速度快、乐于助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说脏话等等),而且我们的小组长并不是老师选择的,而是让幼儿自主选择。
……
在我班小当家工作站的活动中,环境支持与教师指导是确保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以下是关于如何通过环境布置和教师指导来支持这一活动的详细描述:
(一)环境支持
1. 创造角色氛围:在活动区域设置具有特定角色功能的小屋或工作站,如小小厨师站、小小园丁站、小小图书管理员站等,每个站点都配备相应的道具和装饰,营造出真实的角色体验环境。
2. 安全与舒适:确保活动区域的安全性,使用无毒、无锐角的家具和器材,提供适合孩子身高的设施,保证活动空间的舒适与安全。
3. 指示标识清晰:活动区域内设置清晰的指示牌和规则说明,帮助孩子们快速理解各个角色的职责和活动流程。
4. 实用与功能性设计:各工作站的设计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确保孩子能够方便地取用工具和材料,鼓励他们自主完成任务。
(二)教师指导
1. 角色引入与示范: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通过故事、图片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各个角色的职责和任务,必要时进行示范。
2-1 教师指导后请小朋友分享自己的职责
2. 鼓励与激励:教师在活动中给予孩子们积极的鼓励和适时的帮助,关注每个孩子的表现,及时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3. 引导与解决冲突: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或冲突时,教师采取中立的态度,引导孩子们通过交流和协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介入。
4. 观察记录与反馈:教师在活动中进行观察,记录孩子们的表现和成长,活动结束后向孩子们提供具体的反馈,帮助他们从中学习和成长。
5. 家长沟通:教师通过家长会、通讯手册等方式,与家长分享活动的目的、孩子的表现和家庭可以支持的方式。
6. 安全监督:教师在活动中持续监督,确保孩子们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通过精心设计的环境支持和专业的教师指导,我们班小当家工作站活动不仅能够顺利实施,而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
四、成效与反思(6月)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们幼儿园中班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小当家活动。这一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性、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赋予孩子们小小当家的角色,让他们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决策、协作和解决问题。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活动的成效,并进行深入的反思。
(一)活动成效
1. 责任感与自信心提升
小当家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被信任和重视的感觉。在活动中,他们需要管理班级的一小部分事务,如打理植物、整理图书、协助分发点心等。这些任务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及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增强了责任心。同时,当他们完成这些任务时,他们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 合作与交流能力增强
小当家活动鼓励孩子们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了倾听和接纳同伴的意见。通过这种实践,孩子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了显著提高。
3. 生活技能的学习
孩子们在活动中接触到了各种生活技能,包括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照顾植物等。这些技能的学习不仅让孩子们变得更加独立,也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二)反思与展望
1. 活动内容的多样化
虽然小当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发现活动内容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在未来,我们计划引入更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环节,如简单的烹饪体验、财务管理小游戏等,以全面提升孩子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2. 家长的参与度
我们注意到,部分家长对孩子参与小当家活动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未来,我们将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开放日等方式,加强家园联系,鼓励家长了解并支持孩子在园的实践活动。
3. 活动评价体系
我们认识到,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于活动的成功至关重要。目前,我们对孩子们的表现评价较为主观,缺乏量化的标准。因此,我们计划开发一套更为精细化的评价体系,以客观反映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进步和成长。
总结来说,中班小当家活动在提升孩子们的责任感、合作能力和生活技能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活动在内容多样性、家长参与度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未来的活动中,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创新,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