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背景

    经过一学期的小当家站点创设,孩子们沉浸式的在小当家劳动中感受了模仿成人劳动的乐趣,但劳动总会让人觉得辛苦,因此,能够持续的参与劳动是小当家工作站的难点。据上学期末的调查显示,参与过小当家劳动的幼儿和持续参加劳动的幼儿数量差距比较大,因此,本学期我们将针对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不通过,进行多通道推进劳动行为的培养。

1. 小当家工作站前期预设

经过一学期的小当家班级服务站学习,本班幼儿在自我服务以及为班级服务的意识上有了较明显的提升,但是,依然还有部分幼儿还处于努力提升自我服务行为的阶段。

树立爱劳动的意识,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值日生工作的兴趣。

通过尝试、练习等方式,学习扫把、抹布等工具,进行劳动。

值日生工作表:号码牌、星期牌、工作内容。

环境轻松,体现了“共情”;幼儿活动达到了“共建”,能够角色参与并且提供工具后幼儿能认真执行。

小当家工具:扫把、畚箕、抹布等清洁工具。

生活

表达

细化值日生工作,幼儿协商后坚持“值日生制度”,让每个幼儿都能做一回值日生。

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升自主服务能力。

值日小当家:幼儿表征图、照片、注解。

幼儿通过表征表达自己的想法,具有“共议”。

我是小达人:颜色号码牌、牛皮筋。

积分兑换区

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积极参与到小当家活动日。

有计划的积累圈圈获得兑换奖励。

积分兑换日:提供牛皮筋、颜色挂牌、积分卡、户外家金钱。

利用奖励机制,达到“共赏”。

2. 本学期制度预设

本学期结合“儿童友好”理念下环境研修的大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多样的师幼互动方式,提升对幼儿的引导与鼓励,为此,我们对环境进行了一些调整,同时对互动的形式也做了相应的改变。例如,实行积分奖励制度,结合班级服务,进行盖章积分、套圈积分、签到积分等。

二、实施的过程

本学期我们试图通过自我管理的后期服务为切口,例如餐后管理、起床后管理、运动后管理以及自主活动后管理的指导互动,尝试逐个将事后管理的行为,作为责任感的培养形式,进行有计划、有策略的逐步递进升级管理,根据幼儿的能力与需求参与不同的管理内容,马赛克式的构筑小当家服务能力的提升。

通过关注幼儿行为习惯、个性发展、劳动技能和交往能力,以及家长对幼儿劳动培养的态度,在阶段性的观察中,教师提供相应的空间和机会,让幼儿得以尝试和学习,同时也让家长看到幼儿获得的成长,从而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这就是本学期小当家工作站的实施路径。

(一)实施的第一阶段

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与享受,小朋友们返园后对自我服务的表现开始有所回落,甚至起床了裤子或衣服忘记穿了也会出现。为此,老师们开始鼓励孩子们起床时检查自己的衣服裤子是否都穿戴整齐,有需要老师会一对一辅导,但基本自己动手完成。当然,能力好的幼儿也带给我们一些惊喜。

案例一:

起床后,孩子们陆续自己穿好衣裤准备去如厕,禾禾一边折叠被子一边说:“我在家里也会折被子,我姥姥教我是这样折的”禾禾把被子卷成了一个大卷,一旁的天天说:“不对不对,老师折的不是这样的!”禾禾说:“老师那样的我可不会折!”天天说:“我知道怎么折。”说着就动手折叠起来,蔡老师见状也跟着他们一起折被子,并指导他们使用对折再对折的方法,很快禾禾也学会了这个方法,并在小朋友面前展示了,脸上露出了很自豪的笑容。

行为分析:

假期回来每个孩子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禾禾就学习了折被子、晾衣服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是孩子重要的生活练习场。在禾禾展示自己的新本领时,天天也关注到了折被子这件事,并指出家里和幼儿园里折叠方法的不同,因此,发生了后面蔡老师的指导与互动,最终两个孩子都获得了大家的肯定和赞扬。

教师互动行为反思:

案例中教师在幼儿需要提出求助时,立刻参与他们的学习行动,通过行动示范、动作指导以及辨识判断等行为,有效指导幼儿了解折叠被子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就感。

调整策略:

基于折叠被子的情况,班级中一小部分幼儿能够主动参与,但大部分幼儿或是基于偷懒、不会等原因,不参与折叠被子的自我服务行动,为此,教师设置了“叠被子”集章活动,坚持每天折被子的幼儿可获得每20枚章换一个玩具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动手且坚持养成此项劳动的习惯。

纵观班级幼儿动手能力的不同,能够实现兑换玩具的机率也不同,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的集章等级也进行了一些预设调整,为能力达不到或有些困难的幼儿,给予一些积极的奖励,以此激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小当家服务站的工作。

实施的第二阶段

有了集章劳动的奖励,孩子们对自我服务、班级服务有了小小的目标:收集圈圈兑换礼物。清明节时节正是传染病高发期,假期回来后,我们发现孩子们的就餐又有了一些小小的变化,他们就餐的动力减弱了,班级里总是有一些孩子吃饭磨磨唧唧的,食欲减弱了不少。

经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这些孩子共性的问题在于服药后胃口下降,体力也有所下降。为了让孩子们提高身体体质,我们借助小当家劳动,制定了一套小组分工制度。

案例二:我力气大,我抬床。

中午进餐时间,陶陶快速的吃完饭,去整理餐具时还不忘跟对面的满满说:“你要不要一起抬床啊?”满满睁大眼睛说:“我都没吃完饭,怎么抬啊?”陶陶只能先去漱口,等待下一个吃完饭的小朋友。这时,个子小小的谭奕说:“我马上吃完了,我来跟你抬。”陶陶说:“你力气太小了,抬不动的!”谭奕说:“我和王辰熙和你,三个人一起抬就行啊!”说完,放下餐具的他也去漱口了。为了能让他们抬下较低的床,老师协助他们将最高的两层先抬下来,剩下的就交由给他们三个人了。谭奕说:“陶陶力气大,我和王辰熙一起力气也大,我们一起抬!”在他的不断打气鼓劲下,他们很快就完成了抬床的服务工作,同时也得到了积分奖励。

行为分析:

案例中的陶陶是一个目标性很明确的孩子,平时的表现会因为行为背后的目的而做出反应,例如有奖励的事件他就会很积极,案例中抬床的幼儿可以得到奖励,当然,也只有饭吃的快的孩子才能得到抬床的机会。这个奖励也带动了他去邀请其他同伴来赚取奖励,因此,有一部分幼儿也参与了这次合作。案例中谭奕因为个子小巧够不着抬床的高度,为此,他采用了邀请朋友一起抬床的策略,解决了身高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同伴获得奖励的机会,这时一种共赢的意识,值得赞扬。

教师互动行为反思:

在案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身高,为幼儿解决了最高两层的抬床难度,在这里看来有点操之过急。幼儿在抬床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先讨论商量一下,留给他们一个思考的缓冲。因此,教师的辅助行为还需再观察,视情况介入为妥。

调整策略:

1. 为了增加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允许进餐有进步的孩子来抬床,同时得到抬床服务的奖励。

2. 对于比较高的床,可以让有经验的孩子先尝试抬,教师辅助确保安全。

3. 进一步完善小当家服务制度,帮助幼儿每天都有任务意识,帮助班级做一些服务。

作为劳动教育的一部分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小当家课程进行了多次的团讨并形成小组合作式的公约,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参加自我服务和班级服务的劳动。但是物质奖励的介入,让一些幼儿的劳动变得比较功利,因此,我们将逐渐增加一些精神上或是赋权的奖励机制,借助抽盲盒的形式,鼓励更多的幼儿参与劳动,形成更多元的正向激励机制。

实施的第三阶段

根据幼儿参与的班级服务劳动,老师们不定时的增加奖励机制,有些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积分很少,但是自己却很想兑换心爱的玩具,于是,教师开始寻找这些幼儿一日生活中,能够为自己赚取积分的机会。

案例三:我的植物长出叶子啦!

餐后孩子们陆续给自己的光盘去加了积分,并跟着老师下楼散步了。楼上还剩下满满和小十六还努力的挖着饭菜,终于满满往嘴里塞下了最后一口饭,开心的放下盘子,老师问他:“你想下去散步吗?”满满说:“我还没有做完事情呢!”转身去走廊上给自己的洋葱换水去了,他的洋葱上面的葱已经有二十多厘米高了,下面的根须也有了十几厘米长了,他得意的跟老师说:“老师,你看,我的植物宝宝都长这么高了!”老师马上肯定道:“他跟你一样大口大口吸收营养,所以长得快呀!”满满开心的说:“我的植物宝宝也光盘了,我能套个圈圈积分吗?”老师同意了,满满满心欢喜的给自己加上了鲜少的一个积分圈。小十六望向满满套圈露出了期待的眼神,老师见状说道:“小十六,你的植物如果也长出了绿叶,你也可以获得一次套圈的积分哦!”小十六笑着认真的点了点头。

行为分析:

上述案例中,满满和小十六是班级里吃饭速度比较缓慢的孩子,根据班级奖励公约中的规则,孩子们可以通过喝水、光盘以及特别奖励都可以获得积分套圈奖励,用于兑换小礼物,但是他们俩在喝水和光盘方面都鲜少能够达成目标,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兑换礼物有点难。这次的植物照护让老师发现了孩子的另一种服务形式,同时也是另一种努力的方式,因此,借助这个机会满满获取了套圈积分的奖励,也给了小十六努力的另一个方向引导。

教师互动行为反思:

其实在互动中,教师发现满满坚持给植物换水的行为,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因为纵观班级的其他植物或是同类水培植物,有些孩子细心换水呵护,有些孩子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是不同的。因此:

1. 教师发现了积分鲜少的孩子有另一个方向的闪光点,应该值得肯定。

2. 幼儿的多方面发展也是我们鼓励提倡的,因此,积分奖励的范围可以适当考虑到不同兴趣爱好,以及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多提供一些努力的方向,实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被认可被看见。

调整策略:

1. 教师再次观察和盘点幼儿的套圈积分情况,给积分少的幼儿提供擅长的服务方式进行肯定和鼓励。

2. 为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幼儿制定周计划表,按服务内容的完成度,同组同伴的评分度,进行每周一结,鼓励更多的幼儿有计划的完成为小组同伴服务,按劳收获奖励积分,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班级中也不是人人都很积极的、持续的参与劳动,有部分幼儿会按照酬劳而选择性的进行劳动,为了让班级形成积极进取的氛围,经过团体讨论,我们将周计划表分为“按劳动坚持性、劳动的丰富性以及劳动的挑战性制定积分数量,不同能力的幼儿可以有目标的去努力实践,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任务意识。

实施的第四阶段

在积分机制的推动下,孩子们的劳动热情也被激发了,大家积极的积累积分同时也有一些孩子老是丢三落四,虽然完成了任务,但由于没有及时套圈积分而丢失了很多积分。

案例四:老师,我忘记了!

宋昕美最近吃饭的速度有了明显的进步,当吃完饭的时候,老师就会肯定表扬她,同时提醒她套圈,很快一周兑换礼物的时间到了,但是她却发现自己的圈圈不足以换取心爱的小玩具,她伤心的抽泣起来。在同伴的提醒下,她找老师说出了原因,“老师,我忘记套圈了?”“什么时候忘记套圈了?”“我每天都吃光盘的,但是我只有3个圈圈!”“哦哦,真可惜,可是大家都要记住自己的事情,没有时间提醒你哦!怎么办?”“老师,那我能不能和米果一起套圈啊?她每次都能记得的!”“好的,好朋友一起合作也是好方法呢”。

行为分析:

该幼儿在积分机制的推送下,已经很努力的完成吃饭这件事,教师看到了孩子的进步,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提醒她可以套圈奖励,这是一种积极的导向。但该幼儿平时也比较容易遗忘,总是缺少管理的意识,经过这次事件,该幼儿萌发了向榜样学习的方式,提醒自己记得套圈,这也是一种意识上的进步。

教师活动行为反思:

教师借助幼儿主动发起的求助,帮助幼儿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分析之后,让幼儿尝试想办法,帮助自己记得套圈这件事,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能够尊重幼儿,耐心倾听,且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利用追问拓思的方式,让幼儿主动提出同伴合作的方式,帮助自己记住套圈这件事,由此来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产生自我服务的意识。

策略调整:

1. 教师可以借助小组长机制,帮助一些需要提醒的幼儿去做当下的事,协助他们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2. 通过小组共同争创的激励方式,以强带弱帮助同伴获得集体积分,有助于幼儿感受团结的力量,也能促进互动交流的频次。

三、互动策略的梳理

经过一学期的劳动与奖励,孩子们收获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孩子收获的是习惯,有的孩子收获是成功感,还有的孩子收获了友谊……在小当家工作开展中,孩子们由比较懒散的状态,变得积极主动了,这也离不开教师在背后一直默默的支持。

从互动策略的角度看,教师提供了耐心倾听、共情表述、分析反问以及追问拓思的互动支架,来推动幼儿主动思考,判断当下自己的需求,并尝试解决问题。

从能力发展的角度看,教师提供了积极的鼓励机制,参与劳动的机会,小组合作的支持,推动带动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有个性的生长。

从小当家意识的角度看,教师提供了幼儿当家的权力,给予了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尝试通过小组的力量,共同管理班级。

经过一学期的小当家实践,孩子们在教师的支持与推进,家长的支持与协作下,通过养成习惯、尊重个性、学习技能、交往合作方面都有了一些实践体验,我们为孩子提供了机制式、个性化、打卡式以及合作式的多种策略,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参与平台,激励孩子们进行自我服务、同伴服务、班级服务,逐渐成为有能力的小当家。

四、成效与反思

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就是在有准备、有策略的提问与追问中,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尊重幼儿发展个体差异性、发现每个幼儿的优势与长处、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同时增进师幼亲密关系。因此,在本学期中,我们借助师幼互动的回应与策略,给孩子们营造小当家互助劳动的氛围,在劳动中培养幼儿的多方面能力,也看到了师幼的共同成长。

(一)观察更细,回应更巧。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也会不断地变化和成长,也开始关注问题提出后幼儿的回应是否能够帮助其思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会逐渐熟悉和掌握各种回应方式,并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方式。其次,教师会更加注重观察和了解幼儿的需求和表现,以便更好地回应和支持幼儿。最后,教师会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和策略,以便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互动能力。

(二)主动思考,乐于合作。

在一次次的劳动实践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懂得了遇到困难找朋友帮忙。在班级中帮助同伴是体现自己能力强大的象征,我们共同营造的氛围,让幼儿更乐于合作。同时,遇到困难时,也能主动开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家长们也表示,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比在家里更加独立,对幼儿园小当家工作站的建设也非常赞同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