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源:
当下有一个很热门的词语“City Walk”,它可以解释为城市漫步,指在城市里漫无目的地随意漫步,路上遇到绿灯就直行,遇到红灯就拐弯,路口不知往哪走就随机猜拳,主打一个“瞎溜达”。把散步形式变成溜达(City Walk),把散步的范围延伸至幼儿园外的社区。和孩子们一起走出幼儿园,漫步在瓜山未来社区,走向每一个小角落,走向未被发现的小确幸,再走回幼儿园,策划设计一场幼儿园Walk。在溜达(City Walk)中,和孩子们一起见自然、见生活、见有趣……
二、实践的过程
在中班主题“一起去溜达(City Walk)”正式开启之前,我们与幼儿展开对话,从中了解幼儿原有经验及发展需要,为主题架构提供依据。你知道溜达(City Walk)吗?你想怎么去溜达(City Walk)?你想去哪里溜达(City Walk)?
第一个板块:“溜达的秘密”。在第一次溜达(City Walk)实践活动结束以后和幼儿一起通过谈话活动溜达趣事(一)梳理有趣的事情,发现幼儿的兴趣点。第二个板块:“溜达小妙招”。通过社会教学活动溜达小公约帮助幼儿梳理在溜达路上需要遵守安全的小约定。在开展第二次溜达(City Walk)实践活动前,幼儿讨论在溜达路上感兴趣的地方,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溜达路线的自主制定,溜达形式的自由选择。 第三个板块:“溜达宝典”。有了前几次的溜达经验,小朋友们对瓜山未来社区的美景、美食、路线等有了一定的经验,进行路线梳理。
(一)实施的启动阶段
1. 溜达的秘密
在“溜达的秘密”阶段,师幼共同围绕“什么是溜达”展开团讨,与幼儿一起共同梳理孩子们理解的溜达,对溜达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下来。
【案例】
在谈话活动“什么是溜达”中,老师和小朋友们共同对“溜达”一词大胆进行猜测和理解,小朋友们发表自己对于“溜达”一词的想法和见解,在讨论中逐渐形成对“溜达”概念的理解。
念臻:就是散步。
端端:溜达就是到街上散步。
师:什么是街上。
早:街上就是可以逛街的地方。
蛋蛋:开汽车去逛一圈。
师:溜达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
小汤圆:坐火箭到太空逛一圈。
师:比如说看到很漂亮的花可以怎么样?
小非常:给花拍照。
早早:闻一闻。
幼儿的想法比较的天马行空,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表述,在幼儿讲述时教师进行引导,在讨论的最后,老师介绍了关于“溜达”的含义,了解到溜达就是悠闲地去散步。
在弄清楚“什么是溜达”之后,幼儿们开展了设计活动——“溜达计划”。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何时去溜达、去哪里溜达以及溜达的时候可以带些什么等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前书写的形式,将自己的溜达计划进行记录,在收集了幼儿设计的溜达计划表之后,我们发现幼儿都对自己熟悉的瓜山社区比较的感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我们和幼儿一致决定,第一次溜达的地点就放在瓜山社区。
教师和幼儿开启首次溜达(City Walk)实践活动。孩子们两两牵手走出幼儿园,到瓜山社区逛逛。一路上,幼儿的兴趣度比较的高,发现有趣的事物会很高兴,遇到想问的问题的时候会直接将自己的问题说出来。因为是两个小朋友手牵手一起讨论的缘故,幼儿溜达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幼儿的手指一指路上看到的某个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东西,让牵着自己手的同伴也看一看。在整个溜达的过程中,微笑出现在幼儿小小的脸蛋上。
回园后我们通过谈话活动整理幼儿觉得溜达路上有意思的事情和事物,通过及时的讨论,发现幼儿对于溜达路上的兴趣点。
兴趣点1(酒店标志):“这里有标志”“什么标志?”“肯定是酒店的!”“酒店的椅子好奇怪呀!”
兴趣点2(房子):“我妈妈就是在这里面工作的”“房子里面有很多杯子哩”“我姨妈就是住在这里的”“真好看的画”
兴趣点3(水里的鱼):“水里有荷花”“水里还有小鱼哩”“我爸爸带我来钓过鱼的”
不同的幼儿喜欢的事物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也不同,这也造成了在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的时候,一个幼儿能够说出来好多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记忆点,导致我们在整理的时候,发现了很多的兴趣点,师幼共同进行讨论梳理,整理出精简的溜达信息,为第二次实践活动做准备。
教师的思考:
在实施的启动阶段,幼儿于实践过程里获取到的溜达信息是零散的,其在溜达时产生的兴趣点不够集中,所捕捉到的事物具有个性化特征。那么,要怎样依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来设计线路,进而开展溜达活动呢?
实施的推进阶段
溜达路线设计
在进行第二次溜达实践之前,借助社会活动“溜达路线设计”,教师和幼儿以小组形式共同讨论、记录,然后把小组的想法在集体中分享,一起梳理出有趣的溜达路线。
【案例】
小朋友们正在小组讨论和商量溜达路线。可可说:“河那边很好玩的”悠悠说:“小河里面还有荷叶”嘉嘉大声地说:“房子那边还有花的类”希希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说道:“我们要走一大圈!”讨论后由悠悠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集体幼儿面前进行分享。
在讨论完后,通过团讨“有趣的溜达”的方式,在交流和分享中及时发现幼儿对溜达的有趣想法,同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溜达路线的自主制定,溜达线路由我们的幼儿自由选择。
【案例】
师幼一起围绕“安全有趣的溜达”展开团讨。“我们溜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围绕安全进行了讨论,有的幼儿说“要注意手拉手,不乱跑”“要小心不能太靠近河边”“遵守交通规则”“不能跟着陌生人走”,幼儿的讨论针对的都是在溜达路上需要的注意事项。
师幼共同梳理在溜达路上需要遵守的安全约定,为下一次溜达做准备。
第二次溜达
准备好“溜达小妙招”后,便开展了第二次溜达实践活动。孩子们带上记录的画板,一边走一边将自己的步行路线画下来,在溜达的过程中,用儿童相机,将自己看到的照片拍下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
【案例】
第二次溜达结束回到幼儿园后,小朋友们纷纷讲述了溜达路上的有趣的路线。汤圆说:“最喜欢小河这条路”“红色的跑道走起来软软的”可可说:“停车库那里的车子最好玩”天天说:“白色的那个学校的路线最好看”小朋友们大胆讲述着自己觉得有趣的路线。
幼儿运用绘画、前书写等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发现进行记录,将幼儿记录的材料进行梳理之后,我们发现,幼儿对小河旁边的这条路最感兴趣。
教师的思考:
在这一阶段的实施开展中,基于幼儿的不同需求教师能够尊重和支持幼儿,给与幼儿自由选择和自主制定的空间。前两次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幼儿对于溜达的生活经验和路线的认知。
成效与反思
(一)教师的收获
教育意识提升:在主题活动开展期间,教师的教育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在溜达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交流和表达,这让教师的教育意识不断增强。比如幼儿在溜达时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或是出现有趣的活动、突发新事件,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机会,满足幼儿的个性需求,鼓励他们深入探究,推动活动发展。
教育经验积累:主题实施过程中,教师积累了很多教育经验。通过溜达主题活动,教师对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有了更深入了解。幼儿在实践中得到的溜达信息很零碎,兴趣点分散且不集中,看到的事物也各有特点。基于此,教师让幼儿自主结伴,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成长。
自然认知加深:教师在主题实施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更深刻了。通过溜达主题活动,教师能更深入地了解自然,进而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自然。
(二)幼儿的成长
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在主题推进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幼儿能和同伴、老师、家长交流讨论散步相关内容,分享溜达中发生的趣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
观察能力提升:幼儿在主题实施过程中,观察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活动中,幼儿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比如在找最喜欢的路线时,幼儿会观察不同路线上会碰到的建筑和景物,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
探索精神与社交能力发展:溜达主题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尝试各种新想法和做法的机会,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在溜达的过程中,幼儿会接触到不同的环境和人群,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互相尊重,从而促进了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