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整个集体的研讨、分享。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2018年11月7日下午一点半,杭州市小课题成果推介会暨2018年杭州市小课题负责人培训活动在明德小学举行。在区教科室的精心组织下,本次活动邀请了杭州市教科所副所长金卫国、拱墅区教育研究院书记林文伟两位专家,拱墅区教科室汪晔老师作为主持人主持了本次活动。拱墅区小学教科室主任、2018市小课题负责人和各小学语文老师代表参加本次活动。围绕着《“特殊儿童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一个都不能少:基于小组圈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和《课后朗读圈拓展读“1+N”模式实施策略研究——小学统编本一年级语文为例》这三项杭州市一等奖的小课题成果,杭州市明德小学的阮巧玲老师、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的王存老师及杭州市杭州锦绣·育才中学附属小学的周玲玲老师分别进行了课堂展示和成果推介。
推介会现场
首先杭州市明德小学的阮巧玲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堂别出风采的儿童诗歌品味课。阮老师运用诙谐幽默的课堂语言、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了一节不同往常的语文课。学生根据老师教授的倒读法、方言法、中英结合法等六种方法进行朗诵诗歌,来体会反常诗的韵律和内容。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合作朗读、趣味朗读等多种方式呈现自己的朗读体验。通过学习,学生们掌握了颠倒歌“故错”的创作手法并且加以运用,创作出充满儿童趣味的小诗歌。
阮巧玲老师的课堂展示
上完课后,阮老师结合这堂课,讲述了她研究小课题《“特殊儿童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过程,同时也呈现了研究成果。从中,与会者可以感受到,她对儿童诗的研究是源于教学中的问题,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以“文献学习——搭建研究框架——课堂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这样的思路进行反复研究,才有今天的精彩呈现。
“特殊儿童诗”课题汇报
王存老师围绕基于小组圈的班级文化建开展研究,在“一个都不能少”理念的指引下,他以小组圈形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合适的小组圈、增强成员的归属感、设置有效的争上游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王老师的汇报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围绕“班级文化建设”这个很小的点,针对出现的一个个问题的一次次反思及一次次改进,真正地通过研究来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
“小组圈”班级文化建设课题汇报
周玲玲老师也汇报了小课题成果《课后朗读圈拓展读“1+N”模式实施策略研究——小学统编本一年级语文为例》。她以课堂为立足点,延伸至课外,构建了“1+N”的朗读圈,还分别读前准备、读中方法、读后分享三个方面摸索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
“1+N朗读圈”课题汇报
三位老师的汇报之后,杭州市教科所金卫国副所长做了精彩点评。他首先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题研究实效,指出这三个课题成果之所以能获一等奖有他们的共性——在反复研究中解决教学真问题。其次,他也对大家提出几点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 多一些学术提炼,将凭借经验完成的事情经过反思提炼出具有结构性的学术问题;多一些实证研究,在小课题的研究中做到有所依据有所证实;多一些文献研究,将小课题研究趋向于学术化和专业化,经验层面上升到学术专业层面,并且形成自己的概念体系。
专家点评,受益匪浅
区教育研究院林文伟书记恭喜了三位获奖老师,充分肯定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提出了一些研究建议,希望大家能有“三个心”“三个味”:做实践的有心人、做研究的有心人、做学习的有心人,在做小课题研究中要学会勤积累、善总结、会反思;同时在撰写课题、论文时要体现的“三个味”——学术味、证据味、专业味,只有用认真地态度坚持做课题,才能让经验升华,并用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体现。
专家引领,助力课题研究
本次成果推荐会内容精彩纷呈,优秀的老师专家们分享了经验、让大家深刻感受到课题研究都要立足于反复的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反思总结进行提炼升华。专家的独到见解,教师的新锐思考,彼此的智慧碰撞,给了与会者新的启迪。科研是一条艰苦的路,但同时也是一条幸福的路,相信在这条路上体验与感悟交织、信念与探究互动、收获与成长同在!
摄影:王杨帆
撰稿:王杨帆
拱墅区教科室
2018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