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为未来培养人才,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在新世纪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再次讨论何为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如何与时俱进。12月3日,区教育研究院73期发现论坛上,金晓芳特级教师为在座的教育研究员们做了《新世纪关于学生观的探讨》主题讲座,深入浅出,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引发深思。
金老师首先从我们教育对象所处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客观事实开始论述,援引了几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是否还在原地,按照成人的价值立场在对待一个并不了解的对象?我们的教育和判断距离学生的实际究竟有多远?由我们的立场构建的教育是否真正符合教育的规律?我们的教育实践是否实现了我们的判断和希望?于此,金老师谈到了三个大问题。
首先,什么是学生?金老师认为,学生的本质属性定位在四个层面:(1)学生是独特的人;(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大家普遍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其次,什么是学生观?她认为,学生观即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出发点的确立,教育观念的形成,教育目标的确定和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那么,新世纪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学生观?金老师重点围绕此进行了阐述。她分享了来源于自己切实从教经验的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育人比教书重要。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要“目中有人”,让学生觉得你亲近比什么都重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优质教育的第一生产力;自觉、自愿性是课堂学习的第一要义。第二个观点,研究学生比研究教科书重要。她指出,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阶段性、阶段的连续性和智能倾向性;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从教育视野中看,儿童应是一个发展的、完整的、独特的、多元的生命个体,是终归要走向独立的社会人,是自己成长的主人,所以儿童教育应当以儿童健康、完整的发展作为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我们必须站在儿童发展的视角重新予以关注。她认为,我们应充分认识儿童好动、好玩、好奇的天性,并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点——为儿童而教,顺天性而育!第三个观点,按规律办事,学会科学育人。在理念和重点对象把握准了的情况下,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按规律办事,就是正确的方式。金老师提出了对 “木桶理论”等观点的质疑,并亮出了自己相对应的观点——“扬长比补短重要”。最后,金老师以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的一段话作结,折射出儿童教育的爱与光芒,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特级教师朴素的情怀。
生动的表达,饱满的内容,思想在这里飞跃,智慧在这里驰骋。讲座结尾,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自文老师做了点评。他表示支持金老师的观点,儿童就是儿童,是精神、思想和人格独立的人。首先,他十分认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开阔的学习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引导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他认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唤醒、激励、鼓舞孩子自主、自觉地学,教育的过程应当是解放孩子的过程。两位特级教师的分享让在座的各位教研员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