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科学课堂实践,2023年6月8日,拱墅区小学科学16学时培训第4次活动在杭州市卖鱼桥小学举行。全区300余位小学科学教师通过线下研修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本次培训。
课堂诠释真实践
在“课堂诠释”章节,杭州市育才大城北学校郑建华老师执教四年级《岩石与土壤的故事》一课。郑老师从一块神奇的“浮石”引入,用“抽盲盒”方式让学生获取不同的岩石或土壤,引导学生基于“观特征讲故事”的学习任务,从特点、用途、成因等方面展开探究与交流。当小组学习任务完成后,郑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廊走”这一新型交流方式来赏析和评价其他小组的探究成果。教学中,郑老师为与会教师诠释了他对“任务驱动下小学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考与实践。
理论引领真思维
在“理论引领”章节,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钱塘区景苑小学校长邵锋星作了题为《在思维与实践深度融合中培育科学核心素养》的专题报告。邵老师从“科学教育: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和习近平总书记“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引入话题,通过精彩、生动、丰富的教学案例,从“加强探究实践”“高阶思维参与的探究实践”“以项目化学习等学习方式创新实践”等方面,阐述了他对科学思维型课堂的创新理解。邵老师建议青年教师可以从课例开始,梳理设计、整理实践、开展反思,在实践中关注理论走向,将课例转变为自己的代表性成果。
拱墅区小学科学教研员万嵩海在培训小结中提到,邵老师分享的实践“攻略”和理论“心法”,为科学教师在思考与实践的迭代中成长提供了双重引领。科学教师应该基于思考去实践、基于实践再思考,螺旋上升、持之以恒。
文字/周 璇
照片/洪 芸
审核/万嵩海